《李书福危局:海外高利贷勒紧吉利脖子》报道后在业界掀起轩然**,吉利汽车股价也在两日内 缩水9.69亿港元,同时也在风口浪尖的高盛缩水也达1.69亿港元。
吉利集团一名员工透漏目前,公司正在等待《证券市场周刊》方面回应。
按照吉利方面15日发表的***说法,该报道中提及的关于“吉利集团已重新开始秘密接洽海内外**机构,筹资的重要原因就是还高盛的高息债券”、“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总共需要支付27亿美元,此外还需要向福特支付沃尔沃多年的35亿美元欠债”、“高盛还充当了吉利集团的海外**方,并参与其向海外发行高息债券”、“吉利集团本身资产已承受高盛海外发债及国内****的多重资产担保压力,即使不收购沃尔沃,吉利也是浙江、江苏一带民间金融"输血"的大户之一”、“从某民间**机构借入的单笔金额达到6亿元”等种种关于吉利被高盛“高利贷”**、资金链条紧绷的传闻皆不属实。
另据《证券市场周刊》方面说法,其有关信息源于今年8月高盛完成的一份对吉利集团的投资报告。该报告显示,在吉利向福特购买沃尔沃时,高盛除了作为福特出售沃尔沃的财务顾问外,还充当了吉利集团的海外**方,并参与其向海外发行高息债券。据知情人士透露,高息债券就是“高利贷”,至于这笔高利贷高到什么程度,**可以根据现实经验展开想象。
虽然吉利方面否认了遭遇高盛高利贷,****的窘境,但近年来高盛在资本市场的种种腾挪手法依然让外界忍不住为吉利捏一把冷汗,吉利会不会真的成为了高盛在国内的另一个“暗算”对象。媒体方言之凿凿,吉利决绝否认。
更加耐人寻味的是,这已是吉利在今年第二次遭遇财务恶化的质疑。今年6月,吉利成功发行了10亿元7年期利率为6.40%的公司债券,并不得不将财务状况公之于众。从中可以看到,2008年至2009年,吉利的总负债从86.13亿元上升至160.53亿元,但时至2010年岁末,该项指标已增长至710.71亿元,吉利集团当年的资产负债率也应声由69.99%上升至73.47%。也就是说,在将沃尔沃纳入麾下后,吉利的负债总额在一年内增加了550亿元,负债的年增长速度由此前的86.38%增长至343.75%。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财务**表示,此番媒体的报道并非**没有依据,当高息债券的利息达到15%以上时,就已经成为一种变相的高利贷。由于吉利彼时购买沃尔沃时确实接受过大量海外**,而高盛又在这次交易中扮演着多重的角色,吉利是否真的吸食了高盛的金融**,眼下还无法得知。
小编结语:
彼时,关于吉利现金流吃紧、财务状况恶化的质疑一度风起云涌。媒体与高盛,究竟是谁在暗算吉利我们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