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保护催开灯里“花”

2012-02-21来源 : 互联网

日前,在巢湖岸边的庐江县盛桥村的广场上,传统“虾灯”活动盛大举行,好不热闹。期间,锣鼓震天、手巾扇子起舞翻飞,各个灯班子你方唱罢我登场,上百人闹起了花灯,围观的群众更是达数千人。

                    
    庐江城乡花灯表演的繁荣,得益于传承上的“两条腿”走路,与**的保护和支持更分不开。但在这背后,技术出现断层、艺人生活面临贫困化趋势等问题却亟待破解。可喜的是,当地有关部门正积极酝酿“花灯文化生态旅游”,为这项悠久的文化提供持久的保护、发展动力。
 

    800多年传承,庐江龙灯的发展几经起落。2005年4月,庐江举办**风筝邀请赛,10多支龙灯队从庐城四个门向**友人祝贺,精彩表演为舞蹈**所惊叹。次年,其龙灯舞蹈动作和技巧,经过专业舞蹈工作者的记录、整理、编撰,形成了龙灯教材。随后,在专业理论指导下,艺人们在广场上的表演被搬上了舞台,许多节目充分融合了歌、舞、剧元素,情节矛盾突出,人物形象丰富,**改变了龙灯广场表演在形式、内容上不够连贯的状态。理论与实践互补,专业与业余并存,龙灯的传承由此变成了“两条腿”走路。


    “早几年,你见不到这么繁荣的闹花灯场面。”庐江县文化馆负责人说。原来,虾灯的繁荣溯源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大变化,玩灯的人越来越少。一项关于庐江民间舞蹈现状调查报告显示,一段时间内,该县的花灯班子甚至不到四五个。

    2001年,庐江开始立规保护花灯艺术,花鼓灯的保护工作开始迈入快车道。“必须把花灯还原给老百姓,它是老百姓的艺术。我们要做的所有保护工作,*大的落脚点应该放在农村,放在人民中间。”该县文化局负责人说。

    近年来,庐江先后投入50多万元建设花灯文化生态村,建成艺人居所、花灯传习所等建筑近千平方米。同时,推出“双百工程”,编制和制作了群众性的花灯教材,计划5年内在民间培养100个花篮挑、龙灯、虾灯和狮子灯花灯班子,以及100个花灯艺人。

    据了解,庐江县民间舞蹈的普遍现状是,艺人总量越来越少,年老的相继去世,中年人精通舞技的也不多,年轻人则对民间舞蹈兴趣不大。目前,在世的花灯传承人都已高龄,几年前就已失去传承能力,技术出现断层。

   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经济资源,为当地居民生活带来实惠,凭着艺人们的真心热爱,文化保护发展才会有持久的动力。对此,庐江县相关人士透露,“下一步我们的工作**之一,是发展花灯文化生态旅游。

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