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思进:欧美等国征房产税和中国的不同

2012-03-12来源 : 互联网

中国和欧美国家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信仰,生活,教育等等,欧美国家征房产税也和中国的不同。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房价涉及了每一个人的利益,购置了屋子的家庭天然不但愿房价跌,而无房想买者天然不但愿房价涨。

看到有网友说,一旦中国全面开征房产税,要是税率高的话,他就会将屋子卖了。即使地广人稀的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前,拥有屋子的屋主破了历史*高纪录,却依然还有超过32%的人租房而住。

在欧美只要房产权属于**所有,即便房屋的主人去世,也必需缴纳房产税,每年缴纳的税率从1%到3%不等(视屋子所属的不同地域而定),均匀为2%。所以,欧美的房价不可能像中国涨到天上去。

当然啦,“居者有其屋”关乎民生大计,而是否开征房产税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经济与房地工业的健康发展,两者之间如**衡?这个题目如何解决已迫在眉睫。

近来,有关楼市调控的政策进入了新阶段,“暗战”聚焦于是否征收房产税,而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夸大:房产税被视为市场经济的“必须品”,是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主要经济手段,也是继承加强房调的重要信号……因此网上有关房产税的讨论热度也几近白热化。 “他乡之石,可以攻玉”,在欧美房产税是调节房价的利器之一,欧美的经验可以拿来鉴戒。

所以,奥巴马在2012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了限制抵扣自住屋的房贷利息,即意味着拨正原先被扭曲的联邦税法。假如中国真正渴想遏制投契炒房,使房价回归正常公道水平的说,不妨全面同时鉴戒欧美上述的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并针对中国国情,提出三个详细建议:对**套自住房采取免缴房产税,第二套自住房少缴税;而对所有投资房(实在是投契炒房)课以重税;而**征收了房产税之后,可以将部门税款用于廉租房的建设。


其次,在欧美屋子和汽车一样属于消费品,并不是投资品,房价是进入CPI加以计算的。也就是说,房价越涨,房产税越高。在欧美是租房而居,仍是买房自住,对大众来说只不外是选择不同的糊口方式而已,不管从理财的角度,仍是其他方面来考量本无优劣之分。

假如税率为3%,哪怕房价不涨,每33年(即使不算贷款利息),你的实际付出已超过房价的一倍。预计将跌回1998年的水平后才能止跌回升。这样才能从“居者拥其屋”的谜思中解脱出来,尽快达到“居者有其屋”,使每个人都能安居乐业。如果你花20万美元买一栋屋子,那么,你每年就要为这栋屋子缴纳 4000美元的房产税,且房产税的征收计算,是根据你所拥有屋子的实际价值来决定的。

但是,美国****了一系列涉及典质贷款的政策,好比**直接或间接为自置房屋**6.5万亿美元的联邦住宅贷款;自住房的贷款按揭利息和土地税,都可以从年底的个人所得税中加以抵扣;“社区再投资法”通过放低银行贷款门槛的政策,鼓励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同时,由于借贷本*太高,房价应声回落。

第三,欧美**在征收了高房地产税之后,大量提供各种类型且房*不乱的住房,使大多数民众并不需要非得购房而居。好比在里根时代,美国一度恶性通胀,里根**便连续加息,一直加到18%,硬生生地遏制住了通货膨胀。所以,一旦房价高涨,CPI超过5%的话,便属于恶性通胀,**就非得出重手。因为**对房地工业的积极推动,引起有关引发次贷危机的辩论。

好比德国、丹麦、奥地利的经济非常扎实、非常健康;可是,葡萄牙、比利时、爱尔兰、西班牙已经深陷债务危机而难以自拔,加拿大正在债务危机的边沿。他虽说似乎说得的是“气话”,不外,这正好点出了房产税的利害之处!届时可能真会有好些人感觉拥有屋子“分歧算”了,天然房价就会下跌。


而美国,从06年7月开始房价一路下跌,陷入金融危机,迄今房价已经跌回2002年的水平,而住房拥有率跌了3%,降到65%,实体经济开始**。但是世界各国的无数案例和事实已证实:因为购房一般用的是信贷消费模式,值得留意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往住房拥有率越高、房价越高的地方,实体经济就越差,离金融危机的**点也越近,而且康复和**经济的时间将越长!

作为参考,现将2009年时,欧美主要地区的住房拥有率概括如下:德国42%,法国55%,丹麦51%,奥地利56%,葡萄牙64%,加拿大67%,美国68%,比利时71%,爱尔兰77%,西班牙85%。
。而加拿大非但地广,而且人稀,可租房而居的比率都要高达33%。

小编结语:在欧美,均匀2%的房地产税,是一个控制房价的平衡器,而房贷利息的随时上涨,以及**“劫富济贫”所推出的大量廉租屋,由这三种利器糅合在一起,好似绞索一般套住了房价的恶性攀升。好比在欧洲的多数国家,多少年来租房者和拥有私有住房的比例为一半一半,大城市的租房比例则更高,像德国,就有高达58%以上的人一辈子租房而住。

文章出自3158财富安徽转载请注明出处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