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的城市,**的科研”,这是《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对合肥的一句简短评价。
日前,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对中国的科研机构和城市进行了基础研究实力排名。排名显示,合肥位列全国第三,仅次于京、沪两市。而在科研机构排名中,位于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则高居全国第二。
“十一五”以来,合肥市突出产业成果、科技成果、人才成果、改革成果和综合配套改革,自主创新实现“三个突破、三个提高、四个翻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突破,平板、光伏、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集聚京东方、赛维LDK等企业,实现产值规模1331亿元。
合肥*先从强化创新型城市顶层设计入手,开展《合肥创新型试点市战略**研究》,全面布局规划、系统谋划,建立创新型城市评价体系,研究创新平台建设路径、培育新兴产业方向目标、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等。其次是完善科技管理体制。合肥成立了市自主创新**小组,建立高层面、跨部门的科技管理体系,由市主要**任组长,设立创新办,与科技部门合署,统筹协调各部门开展创新工作,每年将创新型城市建设目标任务分解到全市25个相关部门,作为党政**和部门**考核内容。 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投入体制进行全面改革。
科技体制改革实现突破, 形成“**引导、体制创新、要素集聚、**突破”的创新发展模式。同时,该市的高***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17.8%提高到22.1%;工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由60%提高到80%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例由1.9%提高到2.3%。
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资讯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