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网上最火的无本发家创业故事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无本发家创业故事很多,可是,真正做到从一无所有变成腰缠万贯的能有几个呢?小编从网络中搜集了十例这样的故事,哪一个都不是容易做到**的,看看人家是怎么无本发家的。

无本发家创业故事之小老扳大思路

广州塑料软包装厂是一家民政福利小厂,全厂100多名职工中,残疾人占了54%。1986年的审计结果显示,27万元流动资金亏得一干二净。欠下债务40多万元,已经到了破产的境地。此时,谢耀临危受命。上任厂长之后便引进风险机制,逐步把车间集体承包,很快使企业扭亏为盈。1988年,又通过招标实行风险承包,承包人要先交纳2万元的风险抵押金,**上交厂部的利润每年递增7%,并**车间职工的收入每年也递增7%。做生意缺*怎么办,风险机制促使承包人在经营中使出浑身解数,尽全力拓展业务**。

因为纸盒、纸箱、塑料3个车间都是*立的产品车间,承包者可以自主经营,使他们摆脱了业务科室的繁琐机制,能够调度产、供、销,用活业务费,业务经营异常活跃。他们在车间内对工人实行按件计工,对供销人员实行任务承包,体现重奖重罚。一下子调动起了工人的积极性。塑料车间六班的机台利用率从承包前4%提高到97%。全厂的生产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好兆头.三年下来,风险承包的风险经营方式使全厂利润创历史*高纪录,1991年。**38万元,是承包前的5倍。职工月均收入比3年前增长84%。此外,他们还增添了8台机器设备,还清了债务。

无本发家创业故事之从“失败者”到成功者

“失败者”名叫冼丽芬,年近不惑之年,是广东东莞市添美童装厂厂长。她虽不是科班出身,却是制衣的老行家了。她只读过两年半的书,因“**”而辍学。做生意缺*怎么办,1976年,她迸万汇制衣厂工作;1983年,她开了个小小的裁缝店替别人做来料加工;1990年,她扯起了“添美制衣厂”的大旗,开始了她的“小掌舵”童装制造生涯。

不久,她设计的产品在广州、上海、长春、深圳等大中城市的大商场都成为**产品,并远销香港、澳洲、加拿大,一百多人的小厂,年销售额1000多万元。然而,冼丽芬却谦虚地声称自己是个“失败者”。

“失败者”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功,她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创业之初,冼丽芬就给全厂定下了“四项基本原则”:一、布料全用棉质料,以保护儿童幼嫩的皮肤;二、图案要新颖,以适应儿童思维发展;三、颜色搭配要得当,以帮助儿童视觉发育;四、手工质量要过关,以给商场添美誉。就是凭这四项基本原则,“小掌舵”童装很快打进国内十几个大商店。此外,在经营上,她不走万人同过的*木桥,而是另辟新径,别人都争取做“公主服”,她*做“公子装”,别人多做衫,她就多做裤。由于她善于灵活经营,且设计*特,款式新颖,质量上乘,所以她的童装在各大城市大商场的销售量长盛不衰。1994年夏季,“小掌舵”童装在上海和珠海大商场的销售量稳居第一,在深圳她被行家称为“童裤王”。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