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三线:50年前的“西部大开发”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从电视屏幕中,我们可以看到试验基地上空腾起的蘑菇云和发射架上的*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能看到荒原、山谷间拔地而起的钢城和电站。当被这些画面深深震撼的时候,没多少人知道这些画面背后是一段怎样的历史:从1964年开始,中国几**人在“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线建设运动……

建立中华民族的“备份”

“三线”,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字眼,但时光倒推半个世纪,这个词却是家喻户晓。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三线”的概念*早出自***的战略构想。“他把全国划分为前线、中间地带和三类地区,分别称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其中三线地区位于中国腹地,离海岸线*近都在700公里以上,距西面国土边界上千公里。用今天的概念来说,它基本上是指不包括新疆、**和内蒙古在内的中国中西部,涵盖了13个省和自*区。”

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战略构想呢?让我们的视线回到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吧。

经历了三年大跃进后,上世纪60年代初的中国内忧重重,偏偏这时也是外患不断,且不说败退台湾的*****借大陆经济困顿之机仍试图反击,西面中印边界一直不安宁,更让我们感觉腹背受敌的是,美国的虎视眈眈和苏联“老大哥”的翻脸。

1964年勃列日涅夫当政后向中苏边界大量派兵,苏联驻中苏边界的军队迅速增至100万人,苏联的一部分战略导弹也指向了我国几个大城市和重要军事设施,并且试图对我国正在搞的核设施实行“外科手术”式的打击。而美国在朝鲜战场上失败后,仍然把中国当作其在亚洲的主要敌人。从1960年到1964年,美国和我国周边不少国家和地区签订了条约,结成了**同盟。美国还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数十个军事基地,对我国形成了“半月形”包围圈,威胁我国的安全。

在1964年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入侵”。这一年8月,美国驱逐舰“马克多斯”号在北部湾与越南海军鱼雷艇发生激战,美国派出第七舰队大规模轰炸越南北方,将战*直接烧至中国南部边界。这一事件让***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在随后召开的**书记处会议上,他两次指出要准备****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

越来越厚重的战争阴影笼罩下,全国上下都进入了战备状态。而当时,我国东北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基地,几乎全在苏联可携带核弹头的中短程导弹和战略轰炸机的打击范围之内,沿海一带工业城市也暴露在美蒋航空兵力打击范围之内。“如果战争**,即使敌方不使用核武器,我国的大部分工业基础也有可能毁于一旦。”

基于这样的考虑,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次在国家计划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从1965年起,我国开始把沿海一些工业企业向西南和西北地区搬迁,当年新建项目则大多集中投放在这些地区。到1965年4月,中国的战略资源大多已经向西部地区转移完毕。“转移完毕的中国,已经不怕打大规模战争了,因为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这样,广大西部地区建立起相对于全国独立的、“小而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工业生产体系、资源能源体系、军工制造体系、交通通讯体系、科技研发体系和战略储备体系。有专家曾经提出这样的一句话概况:三线的举措是在西部建立起中华民族的“备份”。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