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赏黄穿马褂是怎么回事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清代皇帝对臣下的*高奬赏是赏穿黄马褂,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黄马褂是清朝官吏的一种制服。清朝官吏的制服有礼服(又称朝服或补服)、常服、行服和雨服四种。其中行服又分行袍、行褂二式,是行军或旅行时穿的服装,主要在骑马时穿,行褂穿在行袍的外面。行褂长只到股,袖只到肘,便于骑马和使用武器,所以别称“马褂”。而皇帝出行时,侍卫们都必须穿马褂,而且他们的马褂颜色是皇帝专用的明黄色,因此称作“黄马褂”。

皇帝的侍卫都是皇帝的心腹,个个忠心耿耿,*得皇帝的信赖,所以他们穿的马褂用皇帝专用的明黄色,因而能引起甘心为清王朝效劳的人的羡慕,侍卫以外的臣子都想能穿黄马褂。皇帝为了收买人心,便把黄马褂作为奖品赏赐给他所宠信的文武官员,表示承认受赏者是自己的亲信,于是就产生了赏穿黄马褂的嘉奖方式。

皇帝侍卫穿黄马褂,那是职任所需,并非奬赏,一旦缷任,便不得再穿。而作为嘉奖的赏穿黄马褂,又分两种情形:一是打猎时射得猎物者获赏,只能在陪皇帝打猎时才能穿,平日是不能穿的;二是用来奖励有功的**将领或统兵文官,倘若获赏,可以随时穿用。这后一种才是名副其实的赏穿黄马褂。

因为穿黄马褂与骑马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赏穿黄马褂的同时,一般还要让获赏者骑马绕紫禁城一圈,叫做“紫禁城骑马”,这在当时堪称至高无上的荣耀。但正因为是*高奬赏,所以在清朝前期比较少见,只有那些真正为朝廷立了大功的人,才能被赏穿黄马褂。

只是到了清代后期,由于****,这种赏穿黄马褂的嘉奖方式,也开始滥用,只要皇帝或皇太后一时高兴,不论什么人或什么事,都可以赏穿黄马褂,以致于慈禧太后有一次巡幸河北,看见某官员帐篷上一只猴子十分活泼可爱,就一时兴起,说句“赏穿黄马褂”,这只猴子马上就穿上了黄马褂,气得在场的户部尚书张百熙等大臣发牢骚说:“我们效忠朝廷一辈子,都得不到这种奖赏,还不如一只猴子!”慈禧太后才不得已也赏给张百熙一件黄马褂,闹出了朝廷重臣与猴子同时赏穿黄马褂的大笑话。由此可见,一个**一旦****,不仅漏洞百出,摇摇欲坠,而且会闹出令人噴饭的大笑话。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