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本刊记者走进创新工场办公室时,稍显纷乱的布置表明这是一个创建不久的公司。但桌子上放置的《世界因你不同——李开复自传》的书籍好像在阐释这里的与众不同。
这就是李开复即将再次起航的地方。巧合的是,楼下的公司指示牌上,这层办公室还保留着原来Google公司的标示,而办公室的地毯上,取自Google图标中的颜色构成的圆形图案还在。这里原来就是Google的办公室,或许在这里,李开复能够找到更多创新的力量。
创新工场旨在帮助中国青年成功创业,通过甄选***的创业理念、创业者、工程师,把每一个创业环节进行*优匹配,同时提供资金、指导和后援,成为创业资源的*佳整合者。
其理念为:(天使投资+创新产品)×规模化
创业者的黄埔军校
记者:创新工场中的“工场”含义是什么?
李开复:就像琉璃工场一样,工场里每个产品都是经过工匠精心打造的精品。每个产品不止一个,但也不是批量,每个都是少数的精品。
记者:项目的来源是怎样的?
李开复:来自三个方向。**个来自我们的员工自己产生出来的经验、点子、想法,经过多次的优化排序出来的;第二个来自于我们严谨的分析,参考别的市场成功的案例,尤其是美国、日本,也可能会分析韩国、台湾等等。把这些成功的案例看看如何合适的本地化。当然,我们希望不是抄袭,而是得到一个灵感。在美国,我们看到几个非常酷的网站,但是直接移植过来肯定不会成功,我们就想如何把其中的灵感经过我们的理解提取出来。第三种就是那些认真来申请,又想把他的团队和项目带进来的。这些是在少数的情况和几个前提之下是可以考虑的:*先这个人非常**,而且是被**进来的;第二个是他还没有拿到**,或者没有拿很多;第三个是我们对他有实质的帮助。
所以这三种来源应该是都存在的,但现阶段大部分都是**种。
记者:您现在都在通过什么途径,找什么样的人呢?
李开复:从各种途径。从美国、中国大陆到台湾,通过各种关系在寻找合适的人加入。包括大公司里的项目管理者,一直想创业的梦想者,创业数次成功者,创业数次失败者,以及从跟随到想主导创业者,这些都是我们挖掘的对象。我们从中挑选出合适的主导创业者,那些天生的创业者,让他们更快的找到方向,发挥他们的潜力。
当然,这个挑战也会比较大。因为让主导创业者加入一个团队可能并不符合他心中主要的召唤。现在想创业的人太多了,但是绝大多数的不见得很合适。因为创业者往往热情有余,但判断、经验、执行力等等,都还有待加强。我们必须要找到有潜力成为下一个马化腾、张朝阳的人,尽量培养他,在这一年灌输所有的企业管理、产品开发、商业策划、战略合作等多方面的经验,帮他敲开每一扇他可能自己敲不开的门,帮他招到*好的团队,帮他优化他的计划,然后希望他离开这里以后,未来得到*大成功的概率会增加。
我们要证明:主导创业者加入我们之后,再出去会更强大。
同时,我们又是一个创业的黄埔军校,能够找到那些想创业的**工程师进来,一边做工程,做产品,一边学习,并有机会在未来成为主导创业者。
创业者眼中可以看到火焰
记者:如何预先判断一份创业者的简历是否符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