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支书“布袋”里装着百姓大小事

2014-06-16来源 : 互联网

6月9日,到萧县大屯镇关庄行政村。听说记者来采访老支书陈德领的事迹,不到20分钟,村部会议室里就挤满了村民。

“没有老支书,就没有俺们村的今天。今天就是下暴雨,我也要放下农活来说两句。”村民李春玉显得特别激动。李春玉说,2010年他一贫如洗,还因找不到出路变得颓废不堪,是老支书主动和他谈心,并且给了他5000元做创业资金。

“这5000块*是银行助农贷款,没有利息,你先用着吧,好好干自己想做的事!”回忆老支书给他送*时的一番话,李春玉眼角湿润了。“后来我才知道,这5000块*是老支书自掏腰包给我用的。而那时,他就有病在身,常年注射胰岛素,家庭经济也是硬撑。”

受过老支书帮扶的还有很多村民。村民陈广尚记得,父母病逝后,是老支书为他料理了后事还把他抚养成人。村民李全福记得,自己老两口都有残疾,行动不便,是老支书为他们办理了低保、残补,还送来了轮椅……

陈德领是怎么知道谁家有什么样的困难呢?原来,陈德领每天都会背着一个布袋,走村串户,与群众谈心,倾听群众心声。不管是村中发展大计,还是村民家中小事,他都用笔记在本子上,装在布袋里,大家都称他为“布袋”书记。

“布袋是老陈自己用闺女的工作服缝成的。”在陈德领家中,老伴将用了十几年的布袋拿出来给记者看。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并没有啥奇特之处。可在包村干部刘文芝眼里,这个村的变化可就大了。

“你要认为这个村很普通,那你就错了,因为你不知道这个村的过去是什么情况。”包村干部刘文芝说,2008年,关庄行政村由10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置偏僻闭塞,经济极度滞后。

“别说水泥路了,连条像样的土路都没有,一下大雨,积水深的地方跟沼泽地一样,大的水塘还淹死过好几个人。”村民王吉德回忆说,村里老人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行走经常滑倒摔伤。

要想富,先修路。陈德领当上村支书后,**件事就是把村子里的路修好。2009年,村子里争取到“村村通”项目资金,但由于补助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陈德领自己掏*先垫付。

村里筹不齐配套资金时,他要求在外工作的四个儿女每人捐款2000元。终于,水泥路通到了每一个自然村。

改变村容村貌是**步,让村民真正富起来才是根本。

“陈德领帮助村民引进实用技术,争取贷款,购买良种。”包村干部刘文芝说,在陈德领的带领下,近几年来,全村流转数百亩土地发展桃树、西瓜、辣椒制种等特色农业,建成了小麦高产**区,百亩花木苗圃基地也正在规划实施,单一结构传统农业模式正在逐步转变。

“一个难点村,在陈书记的带领下,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0元提高到5000元,变成了各项工作都在全县名列**的先进村,这个村不普通吧?”刘文芝言辞之中流露出对陈德领的敬佩。

自从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让关庄成为“大屯镇**村”便成了陈德领*大的梦想。而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他早已病魔缠身——肝肿瘤、糖尿病综合并发症已到晚期。

2012年12月的**,由于当时建村活动室围墙时没有留下水道出水口,影响了环境卫生,陈德领便拿起大锤打开出水口。活刚干完,他就接到镇里通知去杨屯商定美好乡村建设事宜。他没顾上休息,马上骑车去杨屯村。

由于天气寒冷,加上一身大汗未消,导致陈德领高热不退。第二天到医院检查,他又患上了肺积水。然而,在医院住了几天后,他就急忙出院忙工作。

2013年4月,大屯镇关庄行政村杨屯中心村成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批中心村。陈德领把办公地点安排在杨屯,长期驻守在杨屯现场指导。

长期超强度工作,使陈德领的病情**天加重。2013年4月末,他不得不到上海做手术。术后,医生再三叮嘱他,要在医院接受*低三个月的观察治疗,回家后必须静养。

“咱村的美好乡村建设正在进行,我不回去,心里难受啊!”病情稍有好转的陈德领劝女儿“放”他回家。2013年6月,他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与妻子说一句话,就骑车赶到杨屯村查看美好乡村建设情况。

2013年秋季的**,陈德领一大早来到杨屯村丈量宅基地。到了下午,他肝部疼痛难忍,坐在地上一动不动。

村民劝他到医院治疗,他说没事,并一直坚持到晚上。当晚回到家后,他连口饭都没吃,就被送到淮北人民医院,医生从他腹中抽出十几斤的水。出院后,他又带着导流管忍着疼痛到杨屯村谋划工作。

今年3月7日下午4点多,镇土管所的同志到陈德领家商谈土地复垦工作,商谈了一个多小时。当晚9点多,陈德领倒在家中……

出殡那天,数千人扶老携幼为他送行,在外打工的年轻人也闻讯赶回老家为老支书送行。

“老书记是为了美好乡村梦累垮的。老支书生前*大的愿望,就是把我们村的美好乡村建设好,我们会将接力棒牢牢握住,让老支书的梦想早日实现。”村主任任忠民说。

陈德领40多年如一日,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使得一个村容落后、经济滞后的难点村、上访村,一跃成为镇里的模范村,这背后离不开这位村支书的为民情怀。

他不管走到哪里,身上都背着一个布袋,和群众谈心,了解群众所需所求,并马上记在心头,回去后想办法解决。五保户家的危房修缮好了,残疾人的证件办理完了,创业青年的贷款办妥了……

在我们看来平常不过的小事,都是陈德领不敢懈怠的大事。正是这样一种为民苦干的精神暖了民心,也正是这种实干的精神让这个村发展了起来。

本文转自(中安在线)

标签: 社会民生热点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