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派系的反差、理想与现实的背离、事业与家庭的矛盾,让一位从业7年的省区经理陷入了郁闷而迷茫的漩涡——前面的路该怎么走?
我是某方便面西北大区省区销售经理,1998年大学毕业至今,几乎跑遍了西北、华北的城市、乡村,从一名助理业代成长为一名**销售经理,薪水也从刚刚毕业的一个月800元涨到现在的年薪10万元。但是7年过去了,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越来越害怕出差,害怕业务应酬,越来越迷茫,我不知道这么多年,我得到了什么?我将要干什么?我的未来究竟会怎么样?每当晚上,一个人孤零零地睡在宾馆的床上,盯着看不到星星的城市夜空,我反省着自己的过去,思考着自己的未来。
站对VS站队
刚刚从学校毕业那年,市场营销专业在国内还是一门新专业,**的热门。我选择进入了台湾的一家方便面企业。刚踏入此行,我每天都抱着学习的态度,跟着老业务员扫街,铺货,填写报表……台企有效的业务训练方式加上强有力的执行**,对于新人的成长相当有效。在台企,我学会了所有的业务动作,并从一名助代成长为业代,再到营业所所长。但是在台企,也让我认识了企业**,认识了派系斗争。
2002年底,随着派系斗争的加剧,我一直很尊敬的上司被迫离职了。他走之后,我的日子就越来越不好过了。以前和我一起进公司的同事在年后都升迁了,但是我却被调到一个新市场。表面的原因是我“业绩**,能力过人,公司派我**新市场”,实际的原因全公司都知道,因为我没有站好队,一直力挺我的老上司,曾经因为一些工作上的分歧,在公司大会上公开和那些不懂大陆市场的台籍干部叫板,让他们下不了台。而那些比较聪明的人都学会了妥协,能够顺着某些**的意愿改变方向。当然,那些会选择方向、“站对”的人这次都得到了升迁,尽管,他们在上年度的销售工作中,无论是回款率还是毛利贡献都要比我低,但是**会说他们市场基础差,公司定的指标有些高。
半年后,我心灰意懒,离开了奉献5年的台企,跳槽来到一家民营企业,还是做方便面,职位是城市经理。
在民企,我在方便面行业的资历以及能力都比较**,销售业绩也让公司很满意。等到2003年年底,我就被升为西北某省的省区经理。
两年过去了,我对新东家的情况已经很清楚了。不大的公司,有5个副总,其中销售副总是**的本家兄弟,营销副总是**的外戚。现在是本家兄弟总想挤垮外戚,而外戚却想*揽销售大权。现在有**在,还能够平衡一下双方的关系。实在看不过去的时候,就请一个职业经理人加入,淡化一下双方的矛盾,让他们能够“国共合作”共御外敌。这样的结果是往往不满一年时间,职业经理人挂靴,然后就是“国共合作”破裂。
那两个副总都欣赏我,均单*和我谈过话,表示要重用我,让我表态支持。但是我却再一次不知道该站在哪边?记得看过一句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在这个时候,我该选择“站对”还是“站队”呢?
在台企时,上面有台籍干部;在民企,上面又都是**的亲信。而我只能被调来调去,选择从陕西到甘肃,还是从甘肃到青海……
销量VS利润
以前上学时,学习营销和销售的区别。老师告诉我们,营销是**和满足需求的过程。销售是介绍商品提供的利益,以满足客户特定需求的过程。从那时起,我认识到营销是具有前瞻性的工作,它关注消费者,关注未来市场发展的方向,关注利润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销售只对渠道商、产品的销量感兴趣。
在台企时,考核回款的同时还考核毛利贡献率,但是到了民企,**总是关心销售额,总想给社会证明自己的企业有多大,今年5000万,明年突破1个亿,鲜有关注产品的利润率,结果是便宜的好卖的产品越卖越*,但是卖得越多,企业亏损越多。
在我刚刚操作某省区市场时,我曾有意想改变这个局面。半年回款虽然只有600万元,但是1元及以上的高价面却占到60%,0.5元的面仅仅占到回款的20%,对于公司利润贡献率应该是比较高的,虽然我不知道给公司贡献了多少利润(可能财务副总以及**也不一定清楚,哪个品项的面公司能够赚钱、毛利率是多少),但是在半年的考核中,我的得分是最低的,因为公司是以回款论英雄。
这次考核颠覆了我心底对于营销的概念,中国没有营销,营销就是销售,就是看能够卖多少货,看公司最终实现多少销售额。但是在**明年做到1个亿的豪言壮语背后,我总是担心公司还能够再*几年,能再活几年。
理论VS实践
记得刚刚接触营销时,我们业代在一起总在谈4P还是4C,床头总会放一些科特勒、唐·E.舒尔茨的大部头著作,每天扫街回来都不忘看会儿书,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让自己学会从营销的角度思考问题。
后来,随着职位的升迁,时间是越来越少,应酬是越来越多,接触的经销商是越来越俗,渐渐也学会了陪吃、陪喝、陪玩。记得刚刚开始听一个同事讲,在饭局上,他和某经销商斗酒,曾经给经销商夸下海口,经销商喝一杯酒就多给经销商1万元的费用支持……刚刚听到这些时,我很诧异,原来这样也可以,不一定非要完成铺货、陈列、价格管理等基本动作才能做成业务。
销售是什么?销售就是吃、喝、玩、乐。第一次陪客户给职能部门送红包,我还脸红了好一阵子;第一次被客户请去洗浴中心,我是中途跑出来的,为这事,还被客户好一阵子笑话。但是现在我也学会而且习惯了在白天饭局上谈公务,晚上在麻将桌上切磋“麻艺”,或者请客户去桑拿,或者被客户请……
那些书籍已经离我越来越远了,以前学老外的那些理论,也都给老外还得差不多了。虽然有时我也觉得日子过得很空虚,也想给自己镀金,学MBA什么的,但是现在却总也看不进去书,再说学不学MBA,收入还不都是一样,层次还不都差不多,只是听着好听一点。
在中国,在目前,重要的不是你是不是MBA,而是你能不能完成销售任务。至于你是用什么方法完成,以后市场会怎么样,那些都不重要。
这些也许就是我7年实践的经验吧,难道这不比理论来得实际?
家庭VS事业
工作7年了,说真的,我谈过几个女朋友了,但最后都是“小乔出嫁了,新郎不是我”。刚刚工作时,因为收入低,没有钱,我拼命地工作,没有休息,没有别人的花前月下,但是当我有钱时,大学时的女朋友却已经跟她的同事卿卿我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