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有点冷,不过,东港市新昌超市马家店镇双山东村缘君加盟店却暖风阵阵。店主**告诉记者:"现在俺这里可不是以前又黑又脏又冷的小店了,作为一个超市,环境很重要。今年俺投资5000多元早早地装上了暖气,再也不用烟熏*燎地生炉子取暖了。"
随着缘君加盟店这样一批新型"农家店"的出现,丹东农村消费环境和购物方式发生了****的改变。
2005年以来,丹东市加快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运用现代流通方式,建立起新型的农村市场流通网络。3年来,全市累计建设633家标准农家店,其中日用消费品农家店510家、农资店123家。目前,农家店已经覆盖全市71%以上的乡镇和88%的行政村,50多万名农民从中受益。
超市下乡方便老乡
"油盐酱醋找个体,日常用品赶大集,大件商品跑县里。"这是偏远地区农民过去常挂嘴边的顺口溜。长期以来,丹东农村地区普遍存在流通设施不足、流通方式落后、消费环境差等问题。近年来,大量残次品"城里不要,农村走俏"的现象时有发生,假农资坑农害农现象屡禁不止,农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消费环境,2005年9月,按照**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试点**的原则,丹东市选择9家有一定实力并具备商品配送经验的连锁企业和超市,**在东港、凤城、宽甸、振安区建立起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家店。
建立后的农家店实行统一标志、统一价格、统一店规、统一服务标准。试点企业还与每个加盟农家店签订了不销售假冒伪劣商品协议,通过连锁经营方式,统一采购、统一配送,严把进货关,**商品质量,改变了过去那种"生产企业———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零售商———农户"层级过多的销售模式,降低了农民的消费成本。
在宽甸镇江孙祥连锁农家店里,记者看到,各类副食品、生活用品琳琅满目,180多平方米的店面干净整洁,散放区、日化区、食品区、百货区,一排排开放式货架上整齐排列着2000多种商品。这里的购物环境和生活用品与城里的超市没有多大区别,**的区别是商品更加适合农村的消费水平。村里人都说在这里买东西省时、省*,还省心。
正在选购商品的张大妈说:"这么多的商品让我大饱了眼福。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咱们农民买东西也看牌子、重质量了,就连生产日期咱都看得很仔细。"
新型农家店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农村经营店土台子、黑屋子的面貌,改变了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和购物方式,同时也撬动了农村消费市场。目前,丹东配送企业提供的商品品种达到3000多种,已建成的农家店商品统一配送率在50%以上,有的达到80%。全市改造后的农家店年销售额达到3.5亿元,增幅达30%以上。
扮演"桥梁"角色
事实上,在实施农村市场工程中,承载企业不仅为农村消费者购买商品提供了安全方便的消费环境,有的还一边出售日用品、农资,一边将农民手中的农副产品收购上来,扮演起城市和农村双向物流的"桥梁"角色。
宽甸利丰粮油食品仓储连锁配送中心配送的103家农家店大都坐落在大山里,配送中心在向这些农家店配送商品的同时,还以农家店为窗口,利用自己网络比较灵通、了解市场行情又有场地等优势,开办了农副产品代收业务。配送中心有啥收啥,农民采摘的各种山货、土特产品、粮食等农副产品都可以在农家店对换成日用消费品,极大地方便了农民,也解决了部分农民销售难的问题。
此外,农家店、农资店改造后,随着营业面积的扩大、商品品种的增加,在服务和管理上也需要增加不少人手,而附近的农民成为店里服务人员的*选对象。一批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农民成为村里的"上班族"。据统计,农家店自开办以来,已吸收闲散在家的农民近2000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