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城一小区18位居民志愿捐遗体

2014-12-05来源 : 互联网

生时签下登记表,志愿死后捐遗体。在合肥瑶海区二十埠社区327地质队生活小区里,有18位志愿者,从2002年至今,先后单*或组团递交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申请书,其中一位老人已过世并完成捐献。如此“凡人**”的特殊团队,在我省还不多见。

老人骑车找捐赠点

昨天,在327地质队生活小区,78岁的老人俞能秀向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递交了自己的志愿申请书。她是这个社区里遗体捐献团的*新一位志愿加盟者。“儿女都不知道,但我自己能做主。”俞能秀说,她老伴走了13年,晚年生活有儿孙绕膝,日子过得很舒坦。“到我这把年纪,早就看淡生死,将来遗体捐献给科学研究,也是自己对社会的*后一次奉献。”老人说。

年逾8旬的丁立长老人是社区里**位志愿捐献遗体的老人。早在2003年,他就签订了志愿申请书。“2002年,我听到安徽可以办理遗体捐献的消息,就到处打听。”年迈的丁立长老人虽然耳朵有些聋了,但记忆很清晰。他告诉记者,为达成愿望,他骑自行车到处找捐赠机构,都没有找到。“那时候,安徽的捐赠机构还没有挂牌,我找了一星期,*后还是到合肥第二**处办理了遗嘱**。”老人说,“万物包括人在内来源于大自然,*后还要回到大自然,这是规律,很公平。”在遗嘱里,他声明自愿将遗体全部无偿献出。到2003年6月,他又找到安医大接受站,补办了申请。

一家三口申请捐赠

丁立长老人之后,2005年,张志良、沈佩珍夫妇和另外3位老人主动找到社区,通过社区帮忙联系进行遗体捐献。随后,这股新风在社区老人中传播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一行列。

记者在捐献人名单中看到,18位志愿捐献者当中,有老党员,有地质工程总工程师,也有走遍全国的地质勘探和采矿工人;其中有两对夫妇双方及一家三口同时成为遗体捐献者。他们当中年龄*大的出生于1929年,年龄*小的出生于1967年。毕*国、苏克俭、毕琳三人是一家人。毕*国老人退休前是总工程师、并享受政府津贴,他的妻子苏克俭带头签下志愿申请,而后他又和妻子一起做女儿的工作,女儿毕琳也很认真地答应了。

姚贵和老人是2009年8月签下志愿申请的,今年9月,老人去世后,他的遗体在去世当天就捐献了出去。“我和儿女们都尊重他的遗愿,能够用于医学研究,这是对国家的贡献。”他的老伴毛梅芳老人昨天说。

志愿遗体捐献路还长

省红十字会遗体(器官)捐献中心安医大接受站常务副站长付杰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志愿申请登记遗体捐赠的有4000人左右,已有320人在死后进行了捐赠。而合肥市志愿捐献的总人数近800人。“从2010年以后,每年都有近400人申请志愿捐赠,成功捐赠的每年在50人左右。”付杰说,像二十埠社区这样的集体捐献,并不多见。“这个社区的老人大都从事地质勘探和科研工作,文化层次比较高,常年与大自然打交道,他们的观念更加开明。”付杰表示,对老人捐遗体,子女们即使不同意,我们也充分理解,但更多还希望子女们能够尊重老人意愿。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