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感觉,*先创新是为了满足需求。有3个类别的创新:一种是**一个新的需求;第二是**一个新的方式来满足需求;第三是让一个需求从少部分的用户扩展到很大的用户群。
比如手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摩托罗拉**了手机。而苹果在2007年的时候**了iPhone,把手机提升到了互联网的智能手机。*近,小米的创新,实际上是让手机从五六千元*的高价品降到了普通大众都能使用。创新实际上是在更好地满足需求。
创新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所有的创新都来自于变化,有几个层次的变化:一是整个社会基础设施的变化。比如蒸汽机的**、*车的年代、电力的**。20世纪70年代个人PC的流行,一直到90年代的互联网,近几年的移动互联网;二是整个社会的运行生产方式变化的创新。比如*近几年的社交网络,还有更小的一些创新,发生在垂直领域和垂直人群。
其实创新本质上就有两件事:一是来自于用更好的方式满足一个需求。二是来自于变化。越大的需求能产生越大的创新,而越大的变化,也能产生越大的创新。
*大的两个变化来自于两个:*先人群的变化。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造成了**不同的人群,比如3岁的小孩能使用手机玩游戏,5岁就会用微信了。移动互联网这么多年来培养了一群全新的人群,他们在使用行为、习惯、思想,已经跟原来的人**不一样。而互联网已有的那些,在人群更替的时候就很容易被替换掉,会产生一个巨大的变革的机会。
其次是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有可能重构整个社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整个方法论,快速迭代、去掉中间层等等,不仅仅限于互联网圈,这些做事情的方法有可能扩散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互联网人实际上是整个国民经济重构和改造的先锋。
如何真正的做创新?无外乎就几个事:**、你做得早,你比别人早一步抓住这个需求,抓住这个需求的变化。第二、做得狠。你颠覆整个行业的规则。第三、做得难。你做了一件非常非常难做到的事情,别人认为不可能的事,或者是非常花精力的事。
何为做得早?互联网里没有蓝海可言,在互联网里只有3种可能性:**种是你抓住了一个时间窗口,进去的时候没人跟你竞争;第二种你做的是一个小池塘,别人不会跟你抢;第三种你做的是一个死海。就算你将来一定会成功,比如你在2000年做移动互联网,大方向是没错,但这是死海,你*先要活到2006、2007年。
举个例子,2009年我犯了一个错误,就是没做手机。按道理说,移动互联网这件事情我已经了解得很深了,但我当时选择不做一家手机公司,而雷军开始做小米。在我看来,硬件很快打起价格战,到*后硬件会趋于零。但我忽视了电商的变化,这是我的弱项。雷军为什么敢做手机,实际上他在电商的积累非常强,所以在我看来做手机是一件坏事情,在他看来是一件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