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正确对待创业过程中的失败和成功
创业途径很多,在淘宝上开店、回老家包几亩地都算创业。严格意义的创业是指创办一个企业,在此过程中工商、税务、社保等代价比较高,*次创业失败率非常高。我自己*次创业就失败了,代价惨重。
面对创业失败:自己承担失败代价
1997年我在浙江大学计算机系读博士,那年夏天我的软件作品获得全国大学生软件大赛**名,杭州日报宣传后就有投资人找我一起创业。于是,1998年春天我创办了三维视窗系统,但1998年年底用完了30万元注册资金,没有*到一分*,公司就倒闭了,历时不到一年时间。
公司倒闭对我打击非常大。一是精神打击,过去我在西电是*风光的学生,多次参加竞赛拿西北地区*好成绩,记得有一次我参加挑战杯竞赛,团委书记帮我扛机箱,党委书记帮我开道,这种待遇是很少见的。我在浙大读博士**年也很风光,被评为浙江省青年英才、全国跨世纪**大学生。1997年年底我在*****领奖,和**强合影。当时不知道他是未来总理,很不在乎,合影照片现在不知道扔哪里了。这么牛逼的人,**次创业就败得一塌糊涂,相当大的打击,甚至相当自卑。
第二个打击是负债累累。这次创业中,我很冤枉地负了15万元债务,成为浙大*大的“负翁”。当时我完全不懂创业,不知道什么叫投资,原先谈好了投资人出30万元资金,我出技术,各占50%股份。公司注册期间,投资人对我说:“技术股评估很麻烦,很耗时间,咱们等不起。我先借你15万,我再出15万,我们共同投资30万,各占50%股份,等公司挣*以后你再把15万元还给我。这样咱们很快就把公司注册了,你就可以干事业了。”
这番话貌似合理,我就同意了。公司倒闭时,投资人找我还他15万,否则要告到浙大,那我肯定被开除,我没有办法,只好重新写了一张15万元的借条给他。我就这样负债了,我都不敢告诉家里,当时只有周鸿祎(他帮我清理了公司)知道这债务的来龙去脉。
2000年我博士毕业后到上海贝尔工作,不久后就开始还债,还了整整四年。浙大毕业时我结婚了,年龄不小了要有个家啊,2002年在上海买了房子,每月还贷后工资剩余几千元,但是要还15万元的债务。每次还债的时候我都咬牙切齿地骂自己为什么那么愚蠢,深刻地反省自己为什么失败。
还债有多艰苦?
我记得2003年利用4天年休假,去广州从兴电子公司给员工们培训《软件工程与项目管理》。四整天的培训,上午四个小时,下午四个小时,晚上还要陪着客户聊几个小时,四天一共40多个小时。第二天声音就哑了,我买药吃,现在还记得那个药叫黄氏响声丸,吃了声音就响了。第三天第四天,百名学员都累坏了,他们躺着、趴着、打呼噜坚持听我讲课,多么好的客户啊。我估计这样的讲课记录很少有人达到,常有老师抱怨每天讲几节课很累很累,一副苦逼的样子。我听了特愤怒,你们讲课算是玩,我是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