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毕业后在深圳的一家硬件公司做了两年外贸,其中断断续续一年待在欧洲**市场和建立当地的分公司。觉得没有什么提升空间了,就辞职自己创业,做了一年多创意家居的外贸,也算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
但是自己的外贸生意始终处在不温不*的状态。论经验?不算缺。论客户?无论是朋友还是原来建立的关系都有不少。论产品?这个始终是一块无法抹去的心病。
正因为缺乏好的供应,很多次生意做得相当狼狈:交期问题,质量问题,价格问题…而反过来带着订单去找工厂却经常吃力不讨好。
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本来就是创业的正常节奏,一直思索着如何解决产品的问题。
“华丽”转型,只为更好生存
创业本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错了调整一下位置开始下一次尝试,直到有**走对为止,或者在无法容错的时候悄然倒下。特别在互联网时代,跨界盛行的中国形态下,变有可能存活,不变只有坐等死亡。
有公司支撑的时候,觉得市场营销才是**重要的。这个依然没错,只是还得有个前提就是得有产品作为基础,这个才是*初始的掌控力。
加上对公司运营的不断实战了解,真正明白需要长远生存下去,供贸一体是必须的一种形态,而供恰恰是打头的。当然如果可以找到一家只安心做工厂的进行合作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只是这当中需要运气的成分不少,在一番寻找之后就搁浅了。
*后权衡利弊之后,下定决心转型,开始自己研发和生产产品,这就意味着更多的花*而非**,综合时间和资金,也就只有几次试错的机会。
产品定位,坏的开始成功的1/3
几周的时间从行业到品类*后到特定的产品,确实每一步的选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衡量自身优势到分析市场形式。
因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但是在未能有好的开始或者无法很好确定的情形下,做决定会比选择更加重要。
考虑到移动互联网的*热以及团队对于软硬件的熟悉和市场的不错反馈,挑选了之前在做外贸的一款wifi插座作为切入点。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带给我们的是足够多的成长:
先是选择了一家本地的技术团队(被骗了2万块*),然后是深圳的一家公司,继而通过校友关系辗转回到本土一家大的公司。
前前后后经历了太多太多,也正是这两个月的时间和2万块*的学费(有那么两次接近于挂掉),让我们研发产品之路算是入了门,当然其中存在着几次运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