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户网络钱贵昱度难关信条:珍视信任

2014-12-29来源 : 互联网

*贵昱早年的创业经历,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他10岁开始集邮,20岁把业余爱好变成邮票代购业务。1992年到中国科技大学读研时,他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邮商,他所服务的客户*多时达到几万人。跟世界各地的邮商做生意,靠的就是信任。几年的邮商生涯,除了让*贵昱有了资金积累,还赋予了他一个理念:要珍视信任,信任是个易碎品,不要破坏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这一信条,帮助*贵昱渡过了后来创业中*大的一次难关。

*贵昱,北京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贵昱,北京万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1998年,*贵昱创立了合肥*早的互联网企业“万户网络”。后来,这家公司将业务**转向OA,并将总部迁到了北京。因为公司产品属于企业管理类软件,*贵昱过去几年潜心思考中国企业的管理问题,并出版了一本书:《执行力引擎——制度落地》。他在书中提出,制度不能违背人性,要用人性来完善制度。*贵昱相信,组织之内的信任随时都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员工是很脆弱的。管理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失信于员工。因此,在“万户网络”公司管理中,培养和维护员工的信任,让员工得到快乐,是*贵昱极力主张并践行的管理理念。

邮商的创业经

我念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创业。当时是因为业余爱好而创业,不知不觉就开始了,而且觉得创业很快乐。

我从10岁开始玩集邮,非常着迷。我经常是将生活费节省出来去买自己喜欢的邮票,高中的时候有一次为了买邮票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方便面。那时候通信技术不发达,信息严重不对称,要想了解外国邮票的信息不太容易。我喜欢研究,收集很多这方面的资料。到上大学的时候,我已经认识很多世界各地的邮商。当时我就想到,既然我有这样广的通道,那就可以为其他喜欢集邮的人服务,这样我就可以挣*去买更多的邮票了。

于是,我收集世界各地邮商的目录,编译成一本中文目录再寄给别人,给他们做代购。客户先把*寄给我,我再帮他到国外买。当时这样做一个来回一般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当我可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这种服务的时候,这就变成了一门生意。我开始在集邮类杂志上做广告,然后开始邮购业务。现在叫目录营销,也就是电子商务的前身。

这样做着做着我就成为行业人士了,我先后加入了美国邮商协会、国际邮商协会、英国邮商协会,成为在国际上很知名的邮商了。我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多的时候客户有几万人。上大学的时候,我都是周末来处理邮票业务,做这些事对我的学业也没什么影响。到了念研究生的时候,因为业务量越来越大,我不得不开始雇人帮我处理业务。1995年在中国科技大学读研毕业后,我就继续专职做邮票生意。

我跟世界各地的邮商做生意,靠的就是信任。我要先把*寄给别人,别人才能把货给我。如果没有信任,那这件事就不好办。后来我发现国外很多商人的信用度都很高,而信用是可以让你获得财富的。*开始我在国外的邮商那里没有信任度,后来沟通多了,他们就开始信任我。*后发展到,他们可以先寄价值30万元人民币的邮票给我,之后我再付款。我跟国内客户的业务往来也是如此。有时候我寄给客户的邮票会丢失(可能是因为物流的原因),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说不清楚的。只要是发生了类似这样说不清楚的事情,我的做法就是再给客户寄一份,由我来承担损失。

做邮票生意让我知道了信任的可贵。后来我一直非常珍视这种信任,也就不想为任何一件事情破坏掉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信任。你承诺过的事情,哪怕只是一件小事情,如果没有做到,别人对你的信任就会遭到破坏。组织之内的信任很容易受到伤害,因为员工是很脆弱的。管理者一不小心就可能失信于员工。

到1997年,邮票生意突然不好做了。之前邮票生意之所以这么疯狂,是因为那时候中国人缺少投资的渠道。我的客户*初都是集邮爱好者,到后来就成了投机者。在没有股票的时候,邮票是唯一的有价证券。1997年之后,股票、期货,之后还有房地产等,各种投资工具越来越丰富,于是就很少有人再做邮票了。1997年我去了美国,还是做邮票,在纽约帮一家邮票代理机构做事。在那期间我感受到了美国的互联网热潮,我意识到互联网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在员工中累积信任

1998年,我回国注册了“万户网络”,*早是做虚拟主机业务。到2000年有了一些变化,有很多客户让我们给他们开发内部门户。既然是内部门户,那么它的需求就一定不是像网站那样作为营销工具,而是作为管理工具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渐知道这个东西叫OA(办公自动化)。

当时我们是用IBM的Lotus平台做开发,后来我们发现这个平台有它的局限性,它对数据库的支持很低,我们就决定开发一个自己的OA产品。到2004年,我们决定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做OA。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遇到了公司成立以来*大的困难。

2004年正好是什么阶段呢?首先我们明确了OA是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产品还不成熟。虽然有一些客户,但我们暂时还难以满足他们的要求。而原有的业务已经停止,大家的精力转移到新的方向上来,这样就出现了现金流的紧张,紧张到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于是就有一些员工离开了。那个时候我的压力很大,非常痛苦。

开始我还想尽量自己担着,不想让员工知道公司的困难。后来觉得这样不行,还是要把实际情况告诉员工。于是我召开了一次员工大会,告诉大家公司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公司的资金状况是什么样的,*坏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公司的希望在哪里。

在我向员工讲明这些事情时,虽然我对公司的前景并不是完全有底,但我还是有信心的。我们遇到困难并不是因为没有市场,没有客户,真实的情况是,有大量的订单,只是我们暂时满足不了。实际上,我们的产品开发工作一直在紧张地进行。2003年开始,我们就采取了一种非常规的做法,一些技术人员集中在某个地方进行封闭式产品开发,必须要在某个时间点之前完成。只要产品能够按时开发出来,公司就能够摆脱困境。

当我向员工讲清楚这些情况之后,有大部分员工表示愿意跟公司一起共渡难关。2004年春节之后约半年的时间,我们的产品终于开发出来了。上市以后很快受到欢迎,2004年下半年我们接了美特斯邦威的业务,之后公司的状况就开始好转了。

这是我创业以来遇到的*大的一次困难。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之下,还有这么多员工愿意留下来,我觉得唯一的原因就是大家信任我。信任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又是存在的,它是靠日积月累建立起来的。两个不认识的人谈不上信任,认识了以后就会发生一些事情,通过这些事情可以逐渐建立起信任。管理者和员工之间也是一样的,管理者要考虑,公司所做的事情是不是能够让员工一点一点积累起信任。

我们公司曾经发生过一件这样的事情:由于策划和准备工作不足,我们曾经制定过一条不太合理的销售提成和费用考核制度。等到制度颁布之后,我们才发现有问题。按照这个制度,我们给销售人员的提成和费用会多到不合理的程度,会让公司遭受重大的损失。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应该怎么办呢?有些事情你觉得错了,那是因为你是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考虑,你有没有想过员工怎么看待这件事。颁布制度之前想清楚,你要么就别出错,要么就只能将错就错照常执行。所以我决定执行这个制度,哪怕有损失也要执行。公司要有契约精神,执行到契约结束之后再更改。后来这个制度执行了一年的时间。

流程重于结果

我比较崇尚老子的“无为而治”。我的理解是,无为而治并不是不管,而是顺其自然。员工脑子里想什么你必须要知道。比如说首先,我们会关注员工在利益上有什么索求,公司能不能满足他们,能不能让他们相信在这里工作能够获得利益上的索求;第二,要让员工快乐(这里的快乐不只是指生活中或娱乐上的快乐,而是指员工心情舒畅)。我时刻担心大家不快乐。要让员工快乐,除了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之外,还要关注他们有没有说话的权利,有没有表达意愿的权利,公司对员工是一种打压的态度,还是尊重他们的想法。

为此,我们在公司建立了无障碍的沟通渠道,让大家都能够对公司的事情畅所欲言,而且我们要求领导要参与到讨论之中,要对员工的意见作出回应。

有一次,一位员工觉得公司的某项管理制度过于教条,便在公司的BBS上发帖提了一条意见。结果这个帖子得到员工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跟帖讨论,我也以一名普通员工的身份参与到讨论中,*后的发帖量达到几百条。只有倾听员工的心声,尊重他们的想法,才能获得员工的信任。我们常说,制度不能违背人性,要用人性来完善制度。

我们公司是做管理软件的,我们的产品有很多功能都是围绕着企业文化建设来做的,希望能够为客户建立一个企业文化建设的平台,所以我经常思考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我看来,中国企业的管理存在着两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一是只重业务不重思想,二是只看结果不看过程。

中国企业大都是从做业务起家的。什么是业务呢?就是企业经营中*基础的一些事情,如财务、客户、销售,这些事情是业务。管理者通常只关注业务,但只关注这些是不够的,因为它不能解决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问题,即员工愿不愿意做的问题。愿意做和不愿意做,这两者导致的效果会相差很多。员工的思想精神层面,属于管理中软性的东西,需要通过企业文化来解决。

另外,一些管理者崇尚只看结果不重过程,这样看起来似乎管理者会显得比较轻松,但过程如果失控就会导致目标无法完成。我们倡导要对流程进行梳理,并通过软性的方式将流程固化下来。这样严格按照流程来做,结果自然而然就会达成。只重结果的管理者,实际上并没有履行好一个管理者的职能。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