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房四宝之徽墨

2015-03-04来源 : 互联网

徽墨

墨的**是我国先民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一项重大贡献。徽墨是我国制墨技艺中的一朵奇葩,也是闻名中外的"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它是书画家至爱至赖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犹如名将之有良马也。"

安徽省的绩溪县、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徽墨特征鲜明、技艺*特、流派品种繁多、科技内涵丰富,在中国制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原料不足和工匠后继乏人,徽墨生产前景堪忧,相关的制作技艺也有失传的危险,急需保护与*救。

徽墨起源与鼎盛

墨与笔砚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晚期。作为一种消耗品,在人工制墨**之前,一般都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作为书写材料。据《述古书法纂》记载:" 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也就是说人工墨的历史起始于周宣王。邢夷制墨也就是人工墨的开始,人工墨的出现,无论是从它的质量、使用价值,还是审美观等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天然墨,天然墨因此被渐渐淘汰。至汉代,墨之原料开始取自松烟,其次是漆烟和桐烟。*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十分松散,后来改用模制,经过入胶、和剂、蒸杵等工序制成墨锭,才使墨质坚实耐用。

徽墨,作为“徽州所产之墨”的统称,起始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而此前则誉为“新安香墨”。徽州制墨历史,不晚于唐朝末年,名声鹤起,则在南唐后主李煜执政之时。

从现有史料来看,徽墨生产可追溯到唐代末期,由于安史之乱,大量北方墨工纷纷南迁,导致制墨中心南移。易州墨工奚超父子奚超、奚廷一家由河北易水南迁至徽州,为黄山白岳之奇和练溪、新安之妙所吸引,遂定居歙州。奚氏父子本是制墨能工,此时得皖南的古松为原料,又改进了捣松、和胶等技术,终于创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经久不褪,香味浓郁的佳墨。南唐后主李煜,雅爱书法绘事,将召奚廷担任墨务官,井赐给“国姓”的奖励。于是,奚氏全家一变而为李氏。李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宋宣和年间,就出现了“**易得,李墨难求”的局面。奚廷成为古今墨家的宗师,新安(徽州)之墨名声倍增。这样又招未了易水另一位名墨工张遇。张遇利用徽州的**松烟、(桐)油烟制墨,将徽墨由单纯的松烟墨;推向了与油烟墨并举发展的新时期。全国制墨中心也南移到了歙州。制墨高手纷纷涌现,如耿氏、张遇、潘谷、吴滋、戴彦衡等,徽州墨业进入**个鼎盛期。

标签: 徽墨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