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映波:三年成为产业带头人

2015-03-17来源 : 互联网

19岁背着家人创业,不到一年就纯*120万,22岁就成了600户农民的主心骨。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小伙子,因为年轻而不被人信任,因为想法冒进常遭**疑,广东汕头的林映波,靠什么在短期内*取了惊人的**?

广东汕头的林映波,19岁背着家人开始创业,在常人眼里也许是早了点,所以他每走一步,都遭到长辈、乡亲和经销商的质疑,而林映波也不多做解释,用他自己的话说,“等他们明白过来就赶不上我了”。果不其然,在他19岁时的那个选择,让他现在产品的销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成就了自己的**梦想。19岁时的林映波,背着父母到底干了些什么?

上世纪90年代,沿海地区建筑刷墙的主要材料,都是用贝壳加工的贝壳灰,当时,林映波家里就一直做着贝壳生意,每天能从海里打捞将近500多个立方的贝壳卖给贝壳灰厂,日子过得很富裕。

1999年,在这个家庭里发生了一件大事,19岁的儿子林映波中专毕业了。家里开始到处忙着为他相亲,然后结婚接下家里的贝壳生意。

林映波既不去相亲,也不接手家里的贝壳生意,每天大船一出海,这个19岁的大男孩就开着宝马车四处转,有**林映波竟转回了自己的老家,这次老家之行,让林映波在不到一年时间就*到了120万元。

那天,林映波在村里遇到了一个叫陈江全的人,那个人的变化让林映波大吃一惊。

林映波:看到他家里好像变化挺大,又盖房子,又买摩托车,衣着方面也比以前有很好的改善。

林映波很好奇,陈江全一年之间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变化,他从哪里*到了这么多*呢?记者采访期间,林映波特地带我们去了一趟陈江全家里。

陈江全:这是陈叔,以前我一直问他好多次了他都没有说,他都不肯讲,当时怎么不讲?现在讲两句吧。怎么跑了?

当我们提出采访陈江全的时候,他却莫名其妙地拉着林映波走开了,任凭我们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肯接受采访。林映波告诉我们,当年他也是费了好大的劲,才了解到陈江全生活上的改变是因为家里养着一种宝贝。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林映波一夜未眠,没想到养殖的这东西的利润那么大!以自己家的经济实力,**可以把养殖规模做大点林映波的想法让父亲很吃惊,儿子为什么放着****的生意不做,却要去搞养殖。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他爸爸说你刚毕业什么都不懂搞什么养殖。

林映波的父亲林绍强:*都是我*来的,我就顾虑到*用完之后,今后又怎么办?

为了反对儿子搞养殖,林绍强把*卡得死死的,逼着林映波回来打理贝壳生意,看到父亲态度这么坚决,林映波只好作罢,这个19岁的大男孩儿依然开着宝马车四处去转,但不久,母亲就发现儿子行为开始变得不太正常,花销也越来越大。

林映波的母亲林绍娟:给了很多次,四五千,七八千,我这个*是一点一点给他的,没有一下子全部把七八万给他的。

原来,林映波见说服不了父亲,决定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着父亲,在村里承包了2亩水田。

林映波:当时就在这里挖池,水面种就是2亩地,那时候是偷偷背着我老爸在这边搞的。

几个月后,他这2亩水田,竟纯*了120多万,这比父亲带着20多个工人干一年的收入还多,当林映波把120万拍在父亲面前时,父亲才对这个刚过20岁的儿子刮目相看。

1999年,林映波瞒着父亲在村里承包了2亩地,挖塘、拉网开始试养牛蛙。

第二年,牛蛙价格罕见地从每斤6元开始爆涨。

林映波:一直拉,从6元、7元、然后就10元、11元、12元、13元,好像几天就涨一元几天就涨一元。

养殖户蚁深河:最高是在23元,一市斤23元。

记者:这么高?

养殖户蚁深河:有,有这么高。

记者:当时这个价格是不是很吸引人?

养殖户蚁深河:那肯定吸引人,一斤牛蛙成本才多少*?是不是?大概当时顶多就是3元左右的成本,一斤牛蛙卖23元,一斤牛蛙就可以*到20元。

林映波:总共这样子算起来差不多有120万元,那个利润,那一年,一下子对养殖牛蛙很有兴趣了。

当林映波把养牛蛙*来的120万元交给父亲时,父亲正在为打捞上来的贝壳发愁。

林映波:六、七、八,现在只剩下8艘船,以前有40多艘,两边都排满了,两三年时间衰落很快。都是被水泥代替很多。

19岁的林映波就是看到贝壳行业的衰落,所以开始到处去找新的项目,这时候的林绍强不得不佩服儿子长远的眼光,他决定关停自己的贝壳生意,全力支持儿子养牛蛙。

2001年初,汕头很多人砍掉香蕉等农作物,大规模养殖牛蛙,汕头的澄海区一下子成为全国最大的牛蛙主产区。当大家都在扩大养殖规模的时候,林映波也租下10亩地,但很快人们发现,林映波建的并不是蛙池,而是投入了300多万元建起了厂房。认识林映波的农户都不知道他建厂房到底要做什么。

养殖户蚁深河:一斤牛蛙可以净*20元左右,干嘛要去建厂?是不是?

当时,牛蛙的价格已经达到了23元一斤,不少养殖户都在扩大规模,300万元可以养殖10亩左右的牛蛙,不到一年就能净*600万元,这么好的**机会,林映波不扩大养殖规模反而投巨资建厂房,让村里人觉得这个小伙子,刚刚*到*就想当老板。

养殖户陈伟庆:我们以为他是乱投资,看不出他搞这个加工厂有什么用,现在牛蛙价*这么高,销售都比较好。

林映波:反正什么声音都有,说我傻,脑子有问题,到底怎么回事,怎么不去搞牛蛙池这些的,都有,其实我自己也不需要别人知道,他们不知道更好。

那段时间,又有不少人陆续加入到养牛蛙的队伍,人们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林映波也在加紧他的厂房建设。

就在人们不断地投入,想靠牛蛙大*一笔的时候,情势却急转直下,年轻的林映波再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这一次,人们对他的评价不再是年少轻狂,而是年轻有为。这一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使他这位毛头小伙在一年时间成为600多户养殖户的主心骨?

林映波:我们算了,我们还是走直的这一条路吧,因为到里面去,像这种雾天,牛蛙已经很危险了,包括现在我们自己的话,感觉到呼吸有点闷的样子,牛蛙本身也是需要氧气,这种天气,如果高密度养殖的话,是非常怕这种天气的。

2002年2月,也是这样的大雾天气持续了半个多月,成群的牛蛙缺氧死亡,大量集中上市的牛蛙促使收购价格急速下跌。

养殖户陈伟庆:养了那么多牛蛙卖不出去,养殖户的心情肯定就差。

这时候林映波的厂房已经建好,但他按兵不动,他在等待时机,一个足可以让他成为这个产业主导者的时机,当牛蛙价格跌到2.8元一斤时,他觉得机会来了。

林映波:我们是时候该出手,反正那时候就是说,收吧,反正比普通经销户多一两角*收。

收购的当天,林映波的加工厂开工了,这家年处理牛蛙6000多吨的加工厂,拥有全国第一家牛蛙分解加工车间,分解后的牛蛙腿通过出口企业出口到欧美市场。仅牛蛙腿一项,就收回了厂房的投资。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