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改变人生!我们因创业而不同

2015-03-18来源 : 互联网

每个职业者心里都藏着一个自主创业的梦,现在,有一些人坚决不愿意再在梦想与现实之间挣扎。他们把选择创业作为一段**旅程的开始,一路上免不了有艰辛,但更多的是追逐梦想的**。

创业故事与传统的白手起家版本有着许多截然不同的地方,*根本的在于,故事的主人公是一群有着***的人,他们为了未来的**梦想抛弃眼前的荣华富贵。我们称之为中产创业。

新创业故事

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背后一条街上的一栋不起眼的大楼里,我们走过破败的楼梯探访到一家创办仅一年多的图书公司。推开玻璃门,一个鲜明生动的办公空间从周围环境跳脱而出,呈现在眼前。当然,引起我们关注的并不是这家业务刚刚起步的图书公司本身,而是它的创办者。这个45岁的男人曾经是国内一家知名商学院的培训部主管,2002年底,事业蒸蒸日上、薪水超过一些跨国公司总监的他做出自己创业的决定时,曾经很让人惊异。

事实上,像这样主动脱离大机构大公司的高职高薪,抛弃光鲜写字楼而委身于简陋办公空间的人越来越多了。

这些人有许多的共同点。受过良好的教育,大多具有优越的工作经历或者海归背景,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个人经济基础,属于少有的真正的“中产者”。经过多年的事业打拼,在物质条件获得充分满足之后,他们期望通过创业达到更***的精神愉悦。

拥有雄厚创业资本

《福布斯》版中国**、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行在回忆自己的创业历程时曾说:“为了办企业,我们四兄弟卖掉家电、自行车,凑了1000元*……我们花了一年时间,把1000元变成了3000元,……到了第7年,1000元*已经变成了1000万元。”这是典型的上一代的创业故事,故事总是有白手起家、困境求变、被迫下海等不堪回*的开端。

相比之下,今天的新世代创业者们资本就雄厚多了:他们普遍具有比较高的学历,受过良好的教育,高等教育开阔了他们的眼界,知识的积累使他们的目光格外敏锐,也给了他们发力的支点。在大机构或大型跨国公司的从业历程对他们的创业活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工作中获取的行业讯息和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成为他们创业无形的推动力。此外,还有一些人有在国外受教育和工作的经验,曾经有机会接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公司文化、*理机构以及商业规则。所有这一切,都使得他们的创业故事有一个华彩的开篇。

捕捉*特商机展开非一般事业

不同于上一代创业者很多是靠地产发家,也区别于前一拨的新经济创业热潮,***创业者用*特的眼光来发现新的赢利空间和生意。

拿前文提到的那一位开办图书公司的创业者来说,图书销售并不是一个新行业,竞争也已经很激烈,但是他提出的商业模式却是“卖书不打折,而且还要加收相当于图书价格10%的会员服务费”。原来,他发现,大部分经理人都通过读经管类书籍进行自我提升,但经理人都很忙,没有时间买书,就算有,也没有精力一本一本去找他需要的书。帮经理人选书就是他的企业定位。

走资本运作和规范运营之路

过去,我们读到因创业而成功的故事时,往往对那“**桶金”充满了好奇和遐想,而出于各种原因,许多成功者对于*初的**积累和膨胀也常常讳莫如深。***创业者则显得“透明”许多。

随着市场经济渐渐发展成熟,投机致富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在完善的公司体系中成长起来,或者在国外商业社会里受过熏陶的***创业者们,从创业开始就比较注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实施规范运营。相对于“拉关系”,“找路子”,他们更愿意在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展开公平竞争。他们大多期待从资本市场获得事业进一步发展所需的资金来源,常常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者风险投资商的注意。

体验别样创业人生

一个朋友对于畅开玩笑说:“你们是富人创业。”

创业者:于畅,34岁。北大国际经济专业毕业,1995年进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2001年赴美国哈佛商学院攻读MBA,2003年在北京与人合作创办一家汽车服务公司,并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

于畅属于*早进入外企工作的那一批人。他从沃尔沃汽车公司开始外企生涯,1995年进入壳牌中国有限公司,两年后成为壳牌在中国的合资企业中*早担任总经理的为数不多的内地人之一。2000年底,为了追随在美国留学的太太,于畅从壳牌辞职,赴美申请就读商学院。

创业的计划在回国前就已经确定。当时,促使于畅做出选择的有两个想法,一是在外企多年,他的确感受到了玻璃天花板的存在,“当你到达了一个层次后,你会看到,在未来的三到五年,不会有更大的机会。”二是被商学院拓宽了的视野让他知道,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应该体验更多的东西。“即使创业不成功,我随时都可以回到外企找到很好的职位。”

创业机会寻找乏人关注的领域

在美国,于畅遇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一起看到汽车美容行业在美国发展得很好。“我们经过调查发现,好几家在全国拥有数千家连锁店的大型上市公司*初都是很小的家族企业,通过10年20年的发展成长起来的。而中国在这块儿的市场还没有成功的例子。”发现了这样一个开创事业的机会,而别人似乎还没有注意到,这一点让于畅们十分兴奋,当然他们也更多地考虑了风险。

2003年,从哈佛MBA毕业的于畅放弃在国外工作的机会回到北京。一开始,他一边在壳牌任职,一边筹备自己的公司。不久,他就全身心投入了这家被命名为“车趣”的汽车服务公司的运作。

上一页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