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须看穿银保哪些误导小花招

2015-04-21来源 : 互联网

消费者须看穿银保哪些误导小花招?“目前广东保险市场上销售的银保产品主要是**险和分红险,夸大保险产品收益、混淆银保产品与银行存款概念、隐瞒保险产品退保损失等是常见的误导方式。下面来看看,作为消费者在接受推销时,要看穿那些误导花招。

误导花招:在广州务工的伍**夫妻二人到住处附近的一家银行存款。存款时,销售人员建议伍**买另一款“理财产品”。“他说这款产品和存款一样,而且比存款利息高,**无风险,随时都可以支取。”既然收益比存款高,还能随时支取,伍**同意购买。回家后她才发现手中的“理财产品”是某小型寿险公司推出的一款**险。

销售人员往往会把保险产品混淆成定期储蓄、基金等,一般还会与此类产品比较。当你听到“这款产品跟存款一样”时要提高点警惕。如果对方提供的是保险产品,那么单据上一定会有“保险”字样,比较容易辨别。

此外,销售人员说的“随存随取”,言下之意是急用*也可以变现,但取款就是退保,退保会有本金损失,这就是消费者并不知情的“随存随取”潜规则。

误导花招:去年年初,白先生在家门口的银行想办个定期存款,进门后就有工作人员前来**一款银保产品。白先生听说要存五年,到时候的收益比定期存款要高,*高能达到20%。于是,白先生便办理了此业务,将要存入银行的*买了银保产品。现在一年过去了,至于保单到底值多少*,白先生自己心里并不清楚。

记者了解到,白先生购买的是一款分红险,原理上5年后才可以取回本金和收益。销售人员提出的20%收益率并不高,算术平均后,这款产品每年的收益只有4%左右,明显低于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而且这一收益率并不**。

误导花招:市民陈姨和白先生有同样的遭遇,也是云里雾里地买了一份分红险。陈姨一年前在某银行网点经业务员**,购买了一款保险,*次缴费3万元。陈姨以为交了这笔*就能在家坐享分红,可谁知近期接到保险公司的电话,通知她到了续缴保费的时间,而且这款保险产品要连续缴纳5年,否则无法享受到**和分红。

除了产品的属性和收益情况,还有一项关键指标就是“缴费期限”。保险产品的缴费方式分为期交和趸交,所谓期交就是在*次缴费后,需要按照保险公司规定的年限定期续交,而趸交就是一次性交清。陈姨所购买的产品需要连续交5年才能有所回报,如果中断缴费就会蒙受损失。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