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铺如何逆袭营收千万?

2015-05-07来源 : 互联网


这是一个年轻人偷师和逆袭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别于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色彩,也不是底层人物因衣食而奋斗的励志曲目,我们更多关注的是青年们如何在传统领域中,将小作坊做成一门有格调的大生意。一个9平米的包子铺,究竟能酝酿出怎样的未来还难以预言,但其创业勇气,商业理念仍然可供他人打量和思考。

故事是这样的……

2013年四月的一个夜晚,郭立恒、程栋、韩俊、袁青蔚在一个路边摊小聚,待业半年的郭说想开一家包子铺,并邀请其他三人入伙。这不是他**次向好友们提及此事,在前半年,他们每个月都会聚会,谈论创业。不同的是,这一次他郑重其事地拿出一份包子铺计划书摊到大家面前。这份计划书赢得了其他三人的认可,觥筹交错间*终拍板,随后,其他三人陆续辞职。

随后他去上海做了一些简单的市场调研——每天蹲在包子铺门口计算人流量,购买数量,观察产品品类,产品结构,总结分析购买群体,“就是一个很有心机的路人。”他这样形容当时的自己。

回武汉后,从没拿过菜刀的郭立恒开始拜师学艺,先是去职校学习做包子,不见成效。后来又前去天门找**傅拜师学艺,先是跟着师傅打下手,后来学和面、揉面、调馅等技术,其间也会主动去尝试不同馅料的调制。“还是成效不大,做出的包子口感不稳定。”郭立恒说。

这就有了后来他所说的“**的学习方法”:面试**傅的时候,**傅用料之前,比如醋,会称重,用完之后再称一次,用前者减去后者,就可以得出一次用量。然后口感不错的包子,进行用料数据保留,自己再根据这一用量配料。

当这个决定被正式提上议事日程后,四个人分头行动。

程栋是武**,对武汉三镇较为熟悉,成为店面选址的**人选。

韩俊负责招聘**傅,他通过网络,或者跑到门店和人闲聊,套取店里师傅的信息情况。

而产品方面,则交给了袁青尉,由于之前的工作经历,袁对武汉各大粮油市场十分熟悉,并拥有很多老客户,借此资源希望拿到*精良实惠的进货。

郭立恒作为决策者,除了门面选址和师傅招聘,还要忙于各种开店的手续办理。

按照计划书中的步骤,寻找**傅被放在*位,想象中,他们觉得这是*难的事情,产品次之,门面选址排在第三位。

“我们以为找门面很容易,找**傅很难。”袁青蔚说,行动之后,发现事实完全本末倒置。为了找到一个合适的门面,大家不得不倾巢出动,四人每天早晨出门选择街道蹲点,观察人流量、人群特质,然后拿笔记在小本子上,晚上开会研究,对一个店面的考察和分析完成需要两天时间。“好不容易看好一家,准备签合同时才发现不出几个月这个地方会拆迁。”韩俊说,各种层出不穷的状况让他们跑了20来天,才完成选址工作。

选址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生意的好坏

45天后,每人各出资两万,总计八万元的蒸好7试验店开张。

“三个月的房租押金7500元,装修材料及人工3000块钱左右,门头100多块钱,加上设备等费用,启动成本不到三万块。”郭立恒给记者算成本,末了,他说:“不要多少启动资金啊,就算我不是富二代,我们四个人去搬砖,不出几个月也能挣到三万块。”偷师甘其实:能不能把包子铺做成电商模式?

从一开始,他们就准备下一盘大棋,这从四人合伙的方式初现端倪。他们具有严格的纪律管理机制,在工作管理条例中,明确写着上班时间不许进行任何影音游戏。迟到一次罚半个月工资(目前,每个合伙人的工资为1000元),迟到第二次开除,并清算个人全部股本;为此,他们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股东退出机制。工作时间不许发生争吵,所有人必须服从郭立恒的意见,如有异议,可申请公议,公议自申请后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在这个议会上,股东可畅所欲言,通过举手投票方式,郭立恒一人拥有两票,其他三人分别持有一票的权利,少数服从多数做出*终决定。

标签: 创业郭立恒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