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硅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而得名,尽管家喻户晓,但你却在地图找不到一个叫硅谷的地方。这个位于美国加州,旧金山市和圣何塞市之间的一块狭长地带,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云集了近万家大大小小的高科技公司,当之无愧地成为了**科技的圣域。 至于硅谷是如何从一片果园成为了**的科技中心,原因有三:科技、文化、资本。
一、科技力
如果以“科技树”梳理当代电子科技发展史,所有分支的起点就是那枚小小的晶体管,晶体管之父 William Shockley 就是早期入侵山谷的极客之一。Shockley 作为**家的成功自不必多言,而人无完人,他也是一名差劲的**,那种会让员工戴上测谎仪的**。于是他的八位骨干在某**决定不伺候了,合伙开了一家名为仙童的半导体公司,是硅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家科技初创公司。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仙童公司的八位元老后来被戏称为“背叛八人众”(Traitorous 8),而仙童的团队后来成立了不同的公司,统称为Fairchildren。尽管“背叛的好孩子”在经营了几年后也走向了解体,离开公司的人再次创立了新的公司,Fairchildre就像种子的温床,孕育出英特尔、AMD 等几十家科技企业。
从今天的结果看来,当初的分离带来的痛苦和伤害都不那么重要。Shockley团队的解体就像是发射了一发连爆式焰*,用更多、更亮的光芒点亮了整片科技的天空。怀抱着野心进入一家公司,又为了更大的野心离开,似乎就是硅谷一段不变的主旋律。在摩尔定律的指挥下,这段主旋律不断表达的内涵,就是科技与**的增长。
二、文化力
在Shockley带着晶体管技术来到硅谷时,那里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当然在一些果园旁的**里有时也会藏着些小型本土科技公司,惠普(Hewlett- Packward)就是其中之一,当时已扎根Palo Alto十年之久。两位创始人Hewlett和Packward据说就是在那个**里抛了下硬币,决定了公司名字是叫HP而不是PH。当然,他们当时不会知道后来互联网吹出的*大泡泡,以及HP公司的大红大紫。
Frederick Terman是“H”和“P”在斯坦福大学时的老师,也是在他的支持下HP才得以创办。与**晶体管的**性成就相比,Terman对于当代科技史的贡献更像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耕耘,用他实用导向的学术理念引导着学子投入科技创业浪潮。而Terman在这促进科技进步方面的投入,远远不止于支持学生创业。
50年代时美国的充足就业机会让执政党眉飞色舞,却让Terman眉头紧锁。他担心这种就业的轻松会影响创业的**,让学生纷纷奔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在工作中逐渐失去创新的能力。于是他说服校长建立了一个“科技学者社区”,意在搭建学术界与产业界的桥梁。而社区能解决人才需求匹配问题,却不能解决产业环境的落后。想到这里,Terman再次陷入了深思。
当时的斯坦福拥有大片的土地和捉襟见肘的科研经费,出售土地固然不可行,但租赁可以!于是Terman萌生了让将一片土地建设成工业园的想法。作为一家历史名校,*点钱固然好,园区公司最好还要跟科研相关。于是 Terman在1951年开始推动斯坦福工业园的建立。Terman特别宣布,这个工业园仅供于高科技企业进驻。目的是要让学校不仅从经济上收益,还从应用科技方面受到启发和激励。
不久,柯达、通用电气、Shockley Transistor Laboratory of Beckman Instruments等大牌公司陆续进驻,当然也少不了学生的创业公司惠普。事实上,Shockley从东岸的贝尔实验室搬回Palo Alto的举动,也离不开Terman的鼓励和影响。
Terman的辛勤耕耘为科技进程的加速铺下了基础,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阵“东风”就是人口的暴增。
那二十年间,几乎每 15 分钟就有一位新居民搬进 Santa Clara,1950-1970 Santa Clara 人口翻了 3 倍,人口超过百万。这些迁入者普遍年轻而且教育程度较高,不断涌入的外来人口将原来的人口属性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从老年化到年轻化,从农业从事者到科技从事者,硅谷的路上似乎都闪烁着硅的光泽。
人口属性的变化推动了商业氛围的兴起,慢慢地,硅谷的活力也吸引来商业运作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随着各方面条件逐步完善,硅谷已经不再是那个采菊东篱下的硅谷了。
一位历史学家曾评论美国西部是“生而现代”,说的就是本来一无所有的硅谷对于创新有一种理所当然的接纳和适应。当东部的商业环境依然运行在两个世纪前的规则和模式上,硅谷人选择从零开始筑建摩天高塔。西部人认为自己是一往无前的牛仔,失败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种更快速的获取经验的途径罢了。
三、资本力
有了科技,有了创新文化和商业氛围,硅谷还需要商品需求的刺激。最初这个刺激来自于联邦政府,出于对冷战的恐惧,国防部当时倾囊而出大批购买硅谷的科技产品。除了直接的订单,联邦政府还大笔地对斯坦福等高校的研究进行投资。说政府是硅谷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一点都不为过。
70年代,当万事俱备,东风已来时,精明的专业风投公司开始涌向硅谷。在1972年,与硅谷关系密切的两家“仙童系”风投公司就是第一批硅谷风投公司。时至今日,在硅谷发生的风险投资金额已占了全美的40%以上,加州的70%以上。
似乎有种有趣的规律,上一代创业者带着原始积累以及社会资本投资下一代创业者,一如父母与儿女在家庭中的角色。这种规律也让每一代踏上浪尖的创业者能够有足够的弹药支撑他们的野心与梦想,以至于让硅谷创业者们代代相传地秉行着创新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