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本地生活O2O以燎原之势蔓延至整个互联网,从美甲到保洁,从**到干洗,从打车到吃饭,不同领域,不同模式的O2O企业层出不穷,家政O2O也是如此。那么在O2O风靡的互联网时代,家政02**展都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好阿姨难寻
目前国内家政从业人员有超过2500万名,但是仍有很多用户抱怨“阿姨少,好阿姨难找”,那么,这个市场真的缺少阿姨吗?并不是,随着薪水越来越可观,有更多年轻人愿意投身家政行业,无论是从业人员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在快速增长。反观需求市场,全国有近3000万家庭有家政服务需求,供给基本平衡。所以,这个行业从来不缺阿姨,也不缺好阿姨,真正造成阿姨难寻的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
解决方式:想要**改变行业乱象,不是靠自己培养阿姨,而是在现有市场基础上,调整信息对称性,让喜欢吃面食的家庭找到东北阿姨,让没什么家务经验的家庭找到有主见的阿姨,实现合理分配资源。
误区二:家政O2O可以直接复制打车模式
家政O2O可以直接复制打车模式这并不是适用,不少人试图照搬打车软件模式做家政O2O:给阿姨配智能机、基于LBS发送需求等,但是,阿姨和司机是全然不同的。
*先阿姨的整体文化水平不及司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相对较低。其次,阿姨的流动性远大于司机,且出租车行业已经相对规范化,但家政阿姨都是相对*立的,没有任何信任背书,保洁服务又需进入用户家庭,不能**用户人身财产安全。
误区三:家政O2O需要标准化
标准化可以分为形式标准化和品质标准化,前者又分为流程标准化和物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是基础,关乎用户体验,如果一个企业在流程上不能做到标准化,简直就是坐以待毙。
品质标准化就偏理想化了。每个家庭都有*立的家政需求,因此无法培训迎合不同需求家庭的家政人员。我想每个家政人员都应该有*立思考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为“因地制宜”也好过于“标准化”。
整体来说,家政O2O的路漫长而曲折,绝不可能轻易就能成功。如何以**优势占领这片蓝海,我们从业者还是要多看多听多想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