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那些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光

2015-05-25来源 : 互联网

回忆那些在学校食堂吃饭的时光!小学在本村读书,每次回家吃饭,到了初中后,才开始住校,开始在食堂就餐。那时学校还没专门的厨师做饭,我们吃饭需要自己带米带菜,自己蒸饭吃。所谓自己蒸饭,就是自购一个方形铁饭盒,抓一把米,在校内水井旁或学校附近池塘淘米洗尽后,装上水,套上小网子,提着去学校食堂,放在一个水泥砌成的大池子里。放学后,我们就奔跑去食堂,找自己的饭盒,回到十多人聚居的宿舍,在床底掏出扎好的袋子,取出铁盒里的腌菜之类,津津有味地吃着。

印象*不好的是夏天的学校食堂。夏天自带的腌菜容易坏,菜盒内四沿开始发霉,呈白色,用筷子扒掉,继续吃。夏天傍晚去蒸饭,早上来取的时候,偶尔会有几只黑蚂蚁在白米饭里点缀,大概蒸饭池子那有蚂蚁家吧,食堂师傅也是次日早上六点多起来烧*蒸煮,所以,放饭盒选好位置很重要。有时你运气不好,即使是选好了位置蒸饭,等来取饭盒的时候,兴冲冲打开一看,是一盒干米,水都不知道被谁泼掉了,或者就是夹生饭,这时,只好挨饿了。

饭盒上面一般要用毛笔写上自己的大名,一来方便找,二来以防被盗。学校小混混多,他们自己不蒸饭,每次放学就先跑去食堂小池子那随便提几个铁饭盒就回去吃,甚至他们自己也不带菜,直接找家里条件好点的能带花生米啊腌鱼块啊就借要。小混混吃完,饭盒随便扔到校外树林里,可恶得很。几次学校的大会警告,却于事无补。

学校有两处井,开始是有手压井水泵取水,后来井水泵压手处被顽皮学生无数次弄坏后,学校也懒得修理,大家只好掀掉井盖,直接用木桶系根尼龙绳子取水,只是麻烦点,需要在家带木桶和绳子来。辛苦取水了,学校小混混偶尔就*你的水用,甚至你不在宿舍时,不知道怎么木桶就破了。两次三番后,我们就不用井水了,一般吃完饭,偷偷翻过一人高的学校院墙,直接去学校附近的池塘或小河边淘米打水。夏天傍晚也是去小溪边随意糊弄擦下身子,冬天几乎就每周五回家洗澡。

我们一般周一一大早去学校,周五下午放学后回家。从家到学校,乘坐公汽,五毛*一趟,我一周的生活费一般在一块五,后来适当加两块,很少有到五块的。

到了初二,搬迁到小镇另外一头的学校住宿楼竣工,条件大为改观。*主要的是,食堂和寝室楼并排,寝室后面就有一个池塘,专门给大家洗碗淘米提水洗澡的,方便多了。

在这样奔波于吃什么怎么吃的去哪里淘米的上世纪末,我的身体也逐渐发育,总感觉到一点饿,每周五回家,就到处找家里有什么能吃的。

食物呈现我以灰黑色记忆,我在灰黑色的相片里,也学会了珍惜。后来工作后,生活中待人接物中无意就呈现我的记忆,那是桎梏中的坚守。

高一时**次从农村跑到城市来,吃住较简朴。每天早上吃0.5元的糯米基,中午晚上大都是米饭加豆芽,1.5元一顿。豆芽家里吃的少,甜脆得很。后来发现方便面好吃,以前农村吃得少,头脑一热就和同村同班一同学去超市各买了一箱方便面,晚餐即就着学校免费的开水泡面。如此,**个月的生活费 100元不到。

那时候*好吃的是滑鱼块,虽然三块*一餐,稍微贵点,到高三了一切以身体为要,还是常吃这道菜。那时候,也总是饿,貌似总处在半饥饿状态,每次放学**一响,我们就飞跑去食堂,不用排队,*快*先就打完了饭。黄亮鱼块覆盖在热气腾腾的米饭上,鱼汤水滑溜溜渗透到米饭里,顿时胃口大开,桌子就来不及抹,和同学围坐一处,埋头享受,口里一边大嚼,一边分离鱼刺,吐下,是何等的气势啊。呼啦啦埋头吃,一般五分钟解决,回到教室女生还没走,吃惊地问: “你们吃了?排队人多么?”当时一起同吃鱼块的兄弟都飘散各处,好多都五年以上没见,不知道大家过的怎样。

高三吃的多还有包子,五毛*两个,后来是五毛*一个,我们一般早餐控制在五毛到一块之间。

到大学了,吃的内容丰富多彩,吃的形式多彩多姿,这点,只能等下回分解了。

标签: 学校食堂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