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门错误一:过早产品化
连客*早的想法是做一个“与众不同的经历”的交易市场。换句话说,就是一个线**验式消费的淘宝。从**天起,我就希望团队可以尽快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在做完市场调研、写完商业计划书、铺完**批线下合作方以后,我曾认为开发出一个原型产品是做这个项目的**要的必要条件之一,所以这*终导致整个项目的进度极大地受限于程序员开发原型产品的速度。
而时间恰恰是创业*大的成本。
听说过“精益创业”的人们都知道*小化可行性产品的理念——即通过一个*小化、却可以满足核心需求的产品来测试市场的反应。MVP背后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少时间成本。尽管如此,我仍曾错误地以为做MVP依然需要自主开发一个原型产品。
事实是,为了将一个项目推向市场,自己开发一个产品并不是*要条件,甚至不是必要条件。产品仅仅是将一个创意变成结构化、自动化服务的工具。但在你将创意变成自动化服务之前,你应该做的是*先通过人工的方式来确定你的创意是否可行,即寻找Product-MarketFIT。然后再通过开发产品将这个创意转化成可以通用的自动化服务。
换句话说,在你决定在开发一个自动贩售机在地铁里卖饮料前,请先站在地铁里卖一个星期的饮料看看是否有人买单。这个道理听上去简单,但包括我自己,我见过太多的创业者将这两步颠倒了过来。
在开发产品之前测试产品是否可行?是的。而且绝大部分的情况下,这都是可行的。有太多的方法可以实现这件事情。这个时代*伟大的事情之一就是有太多的开放资源可以供我们普通老百姓利用。建一个微博、建一个微信群、建一个论坛(豆瓣小组/百度贴吧)、开一个淘宝店、建一个基于模板的网站——这五个*大众的工具上可以实现80%产品的创意。
如果重新做连客这样的一个服务交易市场,微博+微信+淘宝已经足够满足90%的功能。但我们来举两个其它领域的例子。
假设你想通过互联网卖高端情趣内衣。你不应该一上来就开发一个B2C网站(尽管你可能认为高端的同义词就是要有自己的网站)——你应该先开一个淘宝店。尽管你可能认为淘宝不够高端,很多人在淘宝上成功地做着客单价五万以上的商品生意。但考虑到开一个淘宝店要好几天的时间,而时间又是*大的成本,你甚至不应该先开淘宝店。你应该先建一个微博(10分钟),来发布你要卖的情趣内衣的图片和信息。再建一个微信号(10分钟)来将对你感兴趣的人们添加为好友,通过微信建立你的核心客户管理系统(CRM)。再找到两三个充满目标用户的渠道(线上或者线下皆可),将这个微博和微信的信息散播出去,研究市场的反应。
同样的,假设你想通过互联网做一个建筑领域的在线教育社区。你不应该一上来就开发一个带有视频功能的社区网站,否则至少三个月就这样被消耗掉了。你只需要豆瓣小组/百度贴吧/Discuz论坛+优酷。我想你懂我的意思了。 Don’tgoforfancypoints.Beingfancyisnotwhywebuildastartup.
记住,*重要的是你做什么,而不是是否自主开发一个产品。
入门错误二:把创意当做机密
这可能是普通人在创业初期*容易犯的新手错误,当然包括我自己。如果你在读以下故事的时候,忍不住地想说“傻叉啊”,那么请答应我一件事,就是今后你自己绝对不会犯这个错误。
在做连客的前半年里,每当被人问到连客究竟在做什么时,我都会回答说:抱歉,我们签了保密协议。事实上,为了让每个全职和兼职的员工都能够有这个听上去很酷的借口,我们起草并让每个员工都签订了一份正儿八经的保密协议(啊,真是浪费时间啊)。
当我在大半年以后意识到这件事情是有多么的犯傻以后,我开始把自己放开,积极地答应和朋友们的约会,并与很多新朋友讨论连客的模式。这时候我才发现,我不是一个人在犯傻。
九月下旬,还在某C顶级私募基金工作的老朋友A找我吃饭,希望我给他还在孕育中的创业公司提一些意见。在金融圈已经做了五六年的A是一个非常朴实真诚又有社会经验的朋友,他告诉我说他遇到的问题是想创业、写好了计划书,但找不到一个有资深行业经验的合伙人。他虽然有一个目标人选,但是非常担心如果把自己的想法和模式告诉对方,对方可能就会自己去做了。当我问他这个创意究竟是什么时,他略带勉强地回答说了是在高端食品行业的。我察觉到了他的勉强,便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在A以后,我还见过两个更加年轻的创业者,每当聊到具体的创意时,都支吾其词地将他们的机密保护地严严实实。现在回想起来,资历越潜的创业者越容易犯这个错误,因为他们通常觉得宝贵的创意是他们颠覆行业中资历深的从业者和公司的*核心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