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特色文化:颍上花鼓灯

2017-03-24来源 : 互联网

花鼓灯是传播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一种比较完整系统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有歌有舞有戏剧,具有*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它的舞蹈动作刚健朴实、欢快热烈、动作洒脱,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的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或高昂激越或婉转纤柔,是中华民族具有代表性和震撼力的民间舞蹈之一。曾被周总理誉为“东方芭蕾”,又有“淮畔幽兰”的美誉。

据史料证明,花鼓灯*迟源于宋代。经过元、明、清、**时期的发展,至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以安徽蚌埠、淮南、阜阳等为中心,辐射淮河中游河南、安徽、山东、江苏四省二十多个县、市的播布区。

颍上是花鼓灯的故乡。颍上花鼓灯是由劳动人民**且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产生于淮河流域广大农村,主要流行于淮河沿岸的颍上等二十多个县、市地区。颍上花鼓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过几**来的传承与发展,产生和积累了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

颍上花鼓灯的主要内容是表达人民期盼政通人和、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良好愿望,展现淮河儿女的礼义风情、勤劳勇敢,表现青年男女纯真、朴实的爱情,体现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著与向往。

颍上花鼓灯除在题材、形式、音乐、舞蹈等方面与淮南、蚌埠两地区的花鼓灯有相似之处外,亦有自身的特点。它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整个演出气氛堂皇富丽,地方特色浓郁。

颍上花鼓灯表演者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的**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颍上花鼓灯大多即兴演唱,多用锣鼓敲击(常用鼓、锣、镲、小锣等四件),锣鼓经无谱,常用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刹点、小刹点等,大多即兴变奏,随舞蹈变化而变化。音乐多采用民族五声音阶,常用宫和羽、徵混合调式。颍上花鼓灯有《*板凳》、《*手绢》、《游春》等一批有人物有情节的传统舞蹈节目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民间艺人。

颍上花鼓灯是由舞、歌、锣鼓演奏尤其是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其特点是舞蹈动感特强,节奏紧促有力,动作韵味十足,速度快捷敏锐,架势变换频繁,表演场面炽热欢腾,演员情绪欢快激昂,唱腔粗犷高亢,地方特色浓郁。颍上花鼓灯表演者由数名鼓橛子、腊花对偶组成,通常由领*的**个鼓橛子(叫杈伞把)领舞出场,主要有大花场(跑大场)和小花场(跑小场)等段落。而且颍上花鼓灯大多即兴演唱,多用锣鼓敲击(常用鼓、锣、镲、小锣等四件),锣鼓经无谱,常用凤凰三点头、长流水、小五番、十八番、大刹点、小刹点等,大多即兴变奏,随舞蹈变化而变化。

颍上花鼓灯艺术热情、奔放、优美、细腻,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民间歌舞的特点。近年来多次应邀参加**艺术交流活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