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1月24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在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队长严俊昌的带领下,作出了一项秘密决定:废除人民公社集体生产方式,实行农田承包到户的农业生产制度。这是与当时中国**的政策相违背的举动,因此他们的决定只能是非公开的。一心希望摆脱贫困的农民们没有想到,他们当初的秘密行动点燃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熊熊烈*。
看到小岗村的成功,从安徽省到全国,如同燎原之*一般,中国的农村陆续废除集体农业经营方式,引进了家庭承包制。在这种制度下,工作越努力,收入越多,生活水平提高越快。长期以来吃惯国家大锅饭的农民们终于苏醒了过来,生产热情大大提高。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为80年代的改革开放**了安定的社会基础。
正因为此,20多年后的今天,说到农村改革时,人们不能不提及安徽小岗村。但是,虽然小岗村作为改革***功不可没,但人们似乎对其并无特殊敬意。也许是因为现在的小岗村已经远远落后于农业先进地区的缘故吧。
面对前来采访的记者,当地农民表示:“我们虽然摆脱了贫困状态,但还没有达到富裕的水平。”与浙江、江苏、山东等省的一些农村地区相比,小岗村已经落后了许多。慕名而来的他省农村干部得知小岗村的道路等主要基础设施都是靠外来援助建成的情况后,顿时失去了对小岗村的敬意。对此,小岗村民辩解说:“要不是我们**作出榜样,你们也不会有今天的富裕。”这番话自然会迎来反击:“我们的富裕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的,依靠别人援助的小岗村哪能与我们相提并论。”这时,小岗村民们方才哑口无言。
在改革大潮中沉浮的小岗村的形象正是安徽省的一个缩影。安徽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0%以上,农业生产占全省总产值的25%。如果不能根本解决农业问题,与上海、江苏同属于华东地区的安徽省将很难缩小与先进地区间的发展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