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墨的发展史

2013-05-22来源 : 互联网

  在安徽歙县,自唐代以来就盛产墨、砚,列代都被定为贡品,在现在仍享有盛名。徽墨的产地在徽州,以歙派见长,歙县是徽墨的发祥地、历代“负有千斤贡物”之任,素有“墨都”之称。自南唐徽墨鼻祖李延珪创始以来,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发展潮起潮落,历经风风雨雨。

  古歙松好水美,文风鼎盛,徽商遍及全国,为徽墨产销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明代是徽墨鼎兴的黄金时代,徽州制墨名坊多达一百多家。清代徽墨生产时起时伏,乾隆年间产墨最高。嘉庆、道光两朝重武轻文,产量一度衰落,至咸丰开始复兴。


  同治年间,胡开文墨庄崛起,“徽州胡开文”墨肆遍及全国,“徽墨甲天下”影响之大,横绝墨史。1915年,胡开文的“地球墨”荣获“巴拿马博览会”金质奖。民国初期,固墨水盛行、加之质劣价廉的洋品流入,导致徽墨产销跌入低谷。

  建国后,当地政府为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工业,于1956年7月将当时仅有的老胡开文、胡开文正记、胡开文顺记、胡开文仁山氏四家墨庄合并发展成为现在的老胡开文墨厂。先后投资数十万元扩建厂房,墨业再度空前发展。目前产品种类达到10大系列1000多个。该厂作为全国制墨行业规模最大,专业技术力量雄厚的龙头企业不仅产量位居第一,而且创出了一流品牌。该厂生产的李延珪牌超漆烟墨1983年荣获国家银质奖。1994年该厂生产的徽墨和墨汁在第五届亚太博览会上并蒂花开、双获金奖。

  纵观建国后的徽墨发展史,产值效益最好的时期是80年代,产量最高峰是60年代,这自然与“人人握笔杵、处处大字报”的文化大革命有关。1966年整个徽墨产量达110.2吨,是1949年的16倍,是1997年的3倍。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