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问问创业经验分享

2015-01-28来源 : 互联网

李志飞是基于语音识别、语义识别的移动应用“出门问问”CEO,也是虎嗅2014年夏季版F&M节深圳站的主要演讲嘉宾之一,他的演讲主题是“工程师 / 科学家创还是不创不是个问题”。以下是他演讲的主要内容,虎嗅进行了编辑。

我*先介绍一下我自己,我是“出门问问”的CEO,“出门问问”是智能移动语音搜索的应用,我们是Google Glass上面**个中文的语音搜索,去年被**官方**为**公共账号之一,我们同时也有手机上的APP。“出门问问”是典型的技术型公司,我们有很多自己的技术,基本上国内所有跟你吃喝玩乐相关的信息都是我们后面搜索的内容,我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工程师或科学家。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做这个公司时遇到的困惑和疑问。

创业定位:你到底要跟谁做生意?

作为一个工程师创业,**个要回答的问题到底是要做2B还是2C。工程师跟其它创业者不太一样,他有自己的一套技术,这套技术可以提供给很多第三方,因为很多第三方公司不一定有自己的技术背景,你可以把技术提供给第三方,这是2B;同时也可以自己开发面向消费者的产品2C。

我们这个公司是典型的面临这个决策的公司。我们跟外界讲的时候,很多人的**反映是我们的技术能不能提供给他们用。我们在创业初期花了很多时间跟很多公司合作,包括中国很多大公司,我们跟他们每个公司都做了一些产品上的原型,但是*后没有上线,现在上线的又搞语音搜索。如果我们的目标*终是做用户端2C的产品,这种合作*终来说是没有太多意义的,无非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有你跟很多合作者做了很多事情,但*后都上不了线。在中国,作为技术提供商,大公司认为比较重要的技术还是自己做,而不是用别人的。如果*先没有想清楚,后面会越来越痛苦。比如2B的话需要一半的销售,要有很多销售,但是不需要产品人员,你只需要把技术提供给第三方。但是作为2C的产品公司,这时候你可能一个销售都不需要。如果前面没有想清楚,后面会越来越痛苦,而且越来越难以转型。

技术是1,包装营销什么的,都是后面的0

第二个问题是:技术到底有多重要。技术对一个技术型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是基础,而且作为一个技术人员创业,这是你的核心要素。因为互联网的营销模式也不一定是你能够学会的,如果你能把技术做到**,是有一定核心竞争力和壁垒。

但是技术肯定不是全部,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说,技术是1,再怎么好也就是1分而已。如果作为一个2C的公司,你得有用户的思维,理解用户的需求,怎么用到你这个技术,转化成能够帮助用户的产品,包括后面的营销思维,因为有了后面的东西可能变成100分,1000分,10000分,你作为2C的公司需要很强的综合能力,不仅需要技术,还有后面很多东西,这是2C和2B不太一样的方面。

作为一个工程师,我有一个比较好的地方,这里讲的是工程师思维。**我们是技术驱动,能用技术的**不要用人。比如我们做语音识别,我们需要很多标本数据,我们可以出很多*叫很多小姑娘来标数据,但是我们调用了很多语音识别引擎,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省很多*,而且可以很快速地解决数据标识的问题。在别人看来这些完全可以外包给别人的,但*后都是我们自己做,做出一个通用的平台,使得人要做的事情非常少。

第二个效率至上,工程师喜欢把很多东西自动化,变得很高效。这时候作为工程师的思维方式是一定要强调效率,能够用一块*解决的不要用两块*。再举一个语音识别的例子,很多公司做语音识别,百度、腾讯这些公司做语音识别,他们可能一上来就要几千、几万个小时的数据,几万台机器。但是我们作为初创公司,我们从几百个小时和几台机器做语音系统。

第三个特点是做的事情是可拓展的,通用的,这里面包括商业模式。我们现在完全不会考虑短期是不是能够赚一些*,包括2B给别人提供服务赚到*,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要有一个可拓展的系统,谷歌现在员工休假2个月,谷歌都不会少赚一分*,甚至更多。

理想主义的工程师遇到创业现实,怎么办?

前面讲到的都是工程师的优势,工程师很多时候是理想主义的,而且觉得自己很牛,觉得全世界都没有他牛,这是他的理想。但是现实又是很残酷的,尤其是当你从大公司跳出来创业的时候是非常残酷的,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几个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大家想创业的话想想这些问题是否愿意面对。

**是招聘。你觉得你的技术很牛,而且招聘广告都说我们一起改变世界,这说起来非常容易。包括我自己,因为我做智能语音处理这块还可以,在国内很多学生见我都叫李老师,但是当你说能不能加入我们公司跟我一起创业,人家立马说对不起,跟你讲一堆理由,我家里怎么样,希望到大公司混几年。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当你在大公司的时候有很多光环可以吸引很多人,当你自己创业的时候立马就变成屌丝,很多非常崇拜你的人都不一定会加入到你这个公司,这是必然会遇到的一个问题,招聘在创业公司里面是*难的。我发现另外一个现象,尤其在中国,现在有理想的年轻人很少,还是非常现实的。我们很容易招到海外很好学校的人,比如斯坦福、哈佛,但是国内完全不是这样。

第二个是融资。技术人员有一个特点,看到报道说今天谁融到了多少*,技术人员就会说这个公司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为什么能融到这么多*。在技术人员眼中认为技术才是值*的,但是很多投资者是金融出身,他们看不到技术,而更多看到的是商业模式,包括前面卖米粉的同学,这是一种新的模式,可能颠覆之前很多东西,这个VC他能理解。但是你跟VC讲技术,**他对技术没有热情,第二他没有判断能力。这是中国的现状,而美国很多VC自己就是博士毕业,他自己对技术有追求和判断,中国这方面还是有差距的。

第三是媒体。很多技术人员都觉得技术非常牛逼,理想非常远大,要改变整个世界,经常跟媒体讲的都是非常宏大的理想。我记得刚从美国回来的时候,我跟一个媒体记者花了两个小时讲人工智能,我看他听得如痴如醉,觉得效果达到了,*后写出来的跟自己写的一样。但*后出来的文章是非常小的一篇文章。这就是技术员跟记者的差异,因为记者没有这个背景,没有这个能力或者没有这个兴趣。我后来跟媒体打交道都是让他们先列出一个列表,这样的效果反而更好,而且花十几分钟就解决了。

第四是用户。现实是很残酷的,永远是看不到技术的,他不理解你的技术是干嘛的,他关心的是这个技术有没有用,好不好玩,男生*多问的是附近有没有美女,而女生一上来就问我是男的还是女的。这也是技术人员理想跟现实的差距。后面还有很多例子,比如面对政府,面对员工,内部管理,有很多例子,由于时间关系就不再讲了。

这里讲了很多挑战,大家觉得工程师就完全不适合创业了,并不是这样的。前面的问题是任何人都会遇到,比如我看到很多非工程师出身的人,他为了让工程师干活真的什么手段都使上了。每一个创业者都会面临很多挑战,并不是只有工程师才会遇到。社会推进的原动力肯定是技术,而不是新的模式或概念,我说的是巨大的改变,而不是小打小闹的东西。有一种新的技术才会出现新的模式,出现新的商业上的成功。

世界上很多伟大的公司都是工程师创建的,这里包括产品经理,产品经理是参与构建产品非常重要的角色。这里面无论是比尔·盖茨,还是苹果、Facebook的创始人等。无论是在大公司做工程师想创业的,我觉得可以出来,因为在大公司实在无聊,而创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如果你已经创业了,遇到很多困难,这没关系,因为你遇到的困难别人都会遇到,你跨过去了就可以成功。

标签: 如何创业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