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亳州千年酒文化。1800多年前,一本普通的奏章,不想却揭开了亳州千年酒文化的历史。
东汉末年,亳州出了位杰出人物曹操,他凭借文韬武略统一了中国北方,形成汉魏的**的经济繁荣和昌盛的建安文学局面。喜爱"对酒当歌"的曹操,曾于建 安元年(196年)将"九酝春酒法"敬献汉献帝,从而使这一宝贵的酿酒之法得以留存。他在献给汉献帝的<上器物表>中云:"臣故县令南阳郭 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三十斤,流水五石,腊月二日清曲,正月冻解,用好米,漉去曲滓,便酿法饮。曰譬诸虫,虽久多完。三日一酿,满九斛米止。臣得法酿 之,常善,其上清,滓亦可饮。若以九酝苦难饮,增为十酿,差甘易饮,不病。今谨上献。"其后,"九酝春酒"遂为宫廷用酒。延康元年(220年七月),甘美 所九酝春酒令饮者"咸怀醉饱。南北朝时,亳州酿酒技术更趋成熟,尤以减店一带酿制的减酒*为上乘。至五代,稀世高隐陈抟在亳州故里用浼河水加粘谷酿制的浼 流酒又称希夷熬酒,性情温和,具有活血舒络之**,为亳州**特产。
宋朝,糟坊’酒肆遍及亳州城乡,仅酒课一项,每年10余万贯,列全国第四位。时任亳州 太守’自称"醉翁"的一代文豪欧阳修,饮了亳州佳酿感慨万千,写下了"白醪酒嫩迎秋熟,红枣林繁喜岁丰。寄语瀛洲未归客,醉翁今已作仙翁的千古佳句。至明 代,亳州减速店已成为酿酒中心,多产烈性酒,酒质醇美可口。**中原大地。糟坊林立,尤以怀氏公兴糟坊所酿*负盛名,当地百姓中至今流传着涡水鳜鱼黄水 鲤,胡芹减酒宴贵宾"的说法。万历元年(1573年)归德府(今商丘)的宁家仁阁老在宁神宗的庆典上,特把"减酒"进贡朝廷,备受青睐。一时"减酒"名震 京师。明朝亳州诗人李先芳曾盛赞亳酒之美:"争看玉女散天花,醉倒山翁白鼻 。“迨至清朝,亳州酿酒业更为繁盛。全城酿酒作坊达上百家,多数生产高梁大曲酒(俗称乾酒),少数生产小药酒。小药酒以药曲蒸就,盛夏饮用,可以祛暑。乾 隆时,亳州酒类繁多,主要品种有状元红。琥珀光。流酒。烧酒。双投酒。竹叶青。豆酒。白酒。老酒等,光绪年间还有福珍酒。竹叶表。佛手露等染色酒。
** 14年(1925年),亳州城糟坊尚有54家,以蒋天源糟坊*大,该糟坊产白酒和染色酒10多种;天源永糟坊日产量达1000千克,除传统产品外,还生产 有玫瑰露。葡萄绿。**波。白玫瑰。大麦冲。猴带帽。五加皮。老虎油等品种,其中老虎油药酒系列用**曲酒加入10多种**,经二次蒸馏后,配入冰糖而 成,风味*特,浓郁挂杯,多为官绅*贾饮用。解放后,"烟到专区酒到县",烟酒实行国家"专卖",遂将私营酒坊全部砍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