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经济圈:省城写字楼蜂拥入市。写字楼,堪称一张合肥经济晴雨表。在房地产行业,住宅和写字楼这两大板块风格迥异。前者主要受政策调控影响,后者则受制于整体经济环境。
上世纪90年代,合肥经济开始起跑。老一代写字楼在市府广场、三孝口、淮河路步行街拔地而起。 90年代后期,民营企业开始探索自建写字楼的市场道路,商务写字楼的局面由此打开。
2006年10月,安徽省正式提出建设以合肥为中心,以六安、巢湖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战略构想;2009年8月,省委、省**制定《关于加快合肥经济圈建设若干意见》,正式将“省会经济圈”名称更名为“合肥经济圈”,并将淮南、桐城纳入其中。
在*早公布的《“十二五”合肥经济圈发展规划纲要》中,*次明确提出合肥经济圈的战略定位——打造中西部面向长江三角洲的重要门户,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安徽乃至中部核心增长极这一定位令合肥写字楼市场陡然升温。在此之后,高度不断被刷新,标准逐次提升,**、超**写字楼陆续出现,超高层、高品质的概念不断被放大。省城写字楼市场呈现出“蜂拥入市”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