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传销都使用什么方式?网络传销倍增**传销露。头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副局长张景利在会上指出,尽管近年来我国打击传销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形势依然严峻。2012年以来,涉传销犯罪立案数量较前几年呈倍增趋势,且涉案金额*大,涉及人数众多的大要案多发。
“仅2014年,各级公安机关就上报千万元以上的传销大案上百起,涉案总金额超过500亿元。”他说。
据张景利披露,目前在广西、安徽、江苏、湖北、四川、陕西、云南等传销重灾区,传销案件仍持续高发,案件数占全国六成以上。天津、河北、江西、湖南、贵州等地部分市区县的传销活动,始终没得到**。
导致传销案件高发频发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犯罪手法不断翻新。传销活动的名目,以往是传产品,现在是传虚拟的概念,以“资本运作”、“连锁销售”、“电子商务”、“原始股投资”、“基金发售”、“慈善募捐”、“改革创新”、“搜索引擎”等为幌子从事的传销活动比较常见。
“特别是这两年,非法传销与非法集资犯罪手段交织,社会危害性和影响*大,‘互联网+’概念的传销发展迅速,**传销已经露头。”张景利说。
尤其需要引起警惕的是传销新变种——网络传销。据介绍,这种传销,具有扩张迅速、无地域、隐蔽性更强等特点。如2012年打掉的江西精彩生活特大传销案,调查中发现,2010年5月交7000元以上入门费(*高交3500万元)的传销人员有2818人,涉案金额2.4亿元;到2012年4月时,传销人员就达到12万之众,涉案金额达60多亿之*,发展速度呈几何级数倍增。
对此,***介绍说,目前我国网络传销监测查处机制正在逐步建立。2011年六部门打击网络传销专项行动后,工商总局积极探索网络传销监测查处长效机制,在重庆、福建泉州等地成立了工商机关网络传销监测查处试点,制定网络传销监管工作制度,建立相关协作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网络传销技术监测与分析机制,对传销组织的运作模式、资金流转方向、网站设立、人员加入流程、参与人员情况等多项证据实现科学监控,及时发现线索,协调各地进行查办,遏制网络传销蔓延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