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墩子,顾名思义,就是以草为原料做成的墩子。墩子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广大农村家庭常用的坐具,在皖北地区墩子主要使用玉米棒子外皮、蒲草、稻草和麦秸等原料编织而成,但人们仍统称其为“草墩子”。
草墩子有薄有厚,厚的有三四十厘米高,薄的则只有两三层蒲草辫子编成。不管薄厚,它都因为轻便、柔软、暖和而深受人们喜爱,特别是秋冬季节,妇女们纺棉纳底做针线,软软的草墩子是*好的坐具。亲戚邻居走亲串门,拿几个草墩子,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或放在堂屋里,或放在门槛上,或放在庭院中,或放在大树下,坐在上面拉家常,做针线,轻松自在,好不惬意。
草墩子的编制是一件很讲究的工艺,工艺好的编出来的墩子使用好几年都不会坏,工艺差的不到一年就散了。以用玉米棒子外皮编制草墩子为例,先剥去玉米棒子*外层的硬壳,利用里面几层柔软的皮编成三股辫子,再固定开头端为圆心,呈辐射状添加缠绕草辫子,直至添加到需要的大小,然后收边,将蒲墩的边缘编织成精致的花样。也可以将几层叠加起来,中间添加填充物以增加草墩子的高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如今,即使是偏僻的农村,也鲜见坐在草墩子上唠嗑的人了,它已**人们的生活,只在寺庙里供善男信女们跪拜时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