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状元文化现象

2011-10-30来源 : 互联网

自宋至明清,徽州休宁一县就出现了19位状元,成为****状元县。这是徽州文化中*引人瞩目的“状元文化现象”,评析这种文化现象,揭示其现代启迪意义,成为徽学一个很有兴味的学术话题。

中国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力争*占鳌头中状元,是历代知识分子实现*国平**政*抱负的*高梦想,一般每三年在全国千千万万举子中只取一个,可见爬这座宝塔尖的艰难不易。古徽州一府六县历代皓*穷经为博取科举功名寒窗苦读的士子不知其数,共考取文武状元30多人,而面积仅2千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仅 20多万的小小休宁县,竟占了30多人中的19人,**了徽州文化的一段奇*辉煌。

分析其因果,至少有三点重要的启迪意义。

一曰文化氛围。19位状元产于休宁,似乎偶然,但细想却有其必然性,这就是休宁县自古以来就有一种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等好事只是读书”的浓厚文化氛围,是诸多状元得以孕育成长的厚实肥沃土壤。史志记载:“四方谓新安为‘东南邹鲁’”,古徽州本来就是以文风馥郁闻名于世,而“休宁之学特盛,岁大比与贡者至千人”。乡试参加科考的秀才多至千人,可见休宁读书士子之多,明代“嘉、隆间,汇拔联翩,云蒸龙变,即就试有司,动至数千人”,更是人心向学,社会崇文成为时尚。

据新休宁县志记载,宋元明清以来,休宁书院就有14所,四方学者名士汇集休宁,传播鲜活文化信息,象休宁还古书院,王阳明心学代表人物驻足讲学,曾一度成为王学在徽州的传播中心。至于遍布城乡的私塾学堂,更是“十户之村,不废诵读”。到*****,全县私塾还有306所。**后期,光隆阜一镇,就有女校14所,隆阜七八十岁老大娘也努力识字,被陶行知赞之为光明的隆阜之希望。“两条正路曰读曰耕”成为休宁百姓的坚定信仰,钟灵毓秀的文化沃土必然长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世界文化名人、百科全书式的清代大思想家大学者戴震、清代吏部尚书军机大臣汪由敦、明代大画家丁云鹤、宋代和李清照齐名的才女朱淑真等等都是休宁这片文化沃土孕育的结果。历史昭示人们:重视文化、重视教育、营造崇文重教的文化氛围,这是人才孕育产生的必备条件。在今天我们要实现跨世纪大发展,需要更多的新型人才,就尤其需要坚持科教兴国,坚持振兴教育,形成尚文兴学的良好文化氛围,为各类人才的出类拔萃**条件。

二曰经济基础。19位休宁状元,其中十四五个都是走出休宁在江浙两淮等外地发展的寄籍状元,他们差不多都是徽商子弟。徽商在侨居之地开拓事业,经商致富,不仅为状元们的产生准备了厚实的物质基础经济条件,为他们**了比休宁本土优越得多的教育环境,而且使之拓开视野,吸纳*新文化信息。历史上的休宁徽商,大多贾而好儒,他们把崇文重教、培养子弟读书仕进作为“欲大吾门”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自己“虽寄迹于商,尤潜心于学问无虚日”,言传身教为后辈作榜样;一方面不遗余力,慷慨投资办教育,休宁和村吴国锦业盐有了资本以后,立即在兄弟及族子弟中“择其俊秀者,助以束脩膏火之费,使竟其学”。

休西汪雅会,对“子侄中绩学工文者力为培植,必玉于成”。有徽商强大的经济后盾和竭力支持,休宁历史上大批科举人才脱颖而出就成必然之势。史实告诉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要依赖经济的发展,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今天我们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更需要发展经济,为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当年徽商从小徽州走出去,**了一个大徽州经济发展平台,因而为徽州文化的辉煌准备了扎实的物质基础,老祖宗们的开创精神,值得承传弘扬。

三曰奋斗精神。良好的文化氛围、强固的物质基础,这些都只是适合人才产生的外部条件,*关键的还是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人之潜能的发挥。休宁状元,在功成名就之前,差不多都有一番寒窗苦读的经历。状元汪应铨5岁读书,每天课书40行,还对老师说:“我尚能读!”状元戴有祺在商居之地每日不完成读书任务决不寝息。有时还有意不食荤,熬炼自己。状元黄轩幼时读书为免烦扰,用梯子爬上草楼,让家人抽去梯子,躲着读书,早上晚下,常年不断。而状元吴锡龄,父母病故,靠长兄长龄抚养。

见族长儿子读书,便躲在隐蔽处听讲,没钱买书,就向人求借回家抄录,有时甚至跑百十里路借书,而乐此不疲。汪如洋随父辈在浙江秀水经商,人走到哪里,书随身带到哪里,遇学问高手必登门请教,常以货物作为求学酬谢,几年间,竟拜访了几十个名师。这些状元身上,徽州先民那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矢志千里、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徽骆驼精神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有这种敢为人先,要干就干*好的拼搏精神,他们才能在高手如林的学海中蟾宫折桂,实现梦想。休宁19位状元,南宋时2名,明代3名,清代有14名。他们还用自己的真才实学,**了乾隆三十六年、四十年、四十三年、四十五年休宁状元四连科的罕见记录。乾隆间王以衔和其弟弟王以铻双双考中进士**、二名,权相和珅极力贬诬,结果王以衔硬是凭真本领经受住了检验,成为**名状元。休宁状元的成功启示人们:结果固然值得珍视,过程却尤其值得品味。

奋斗取得的成功固然值得称颂,未得成功的努力也同样值得珍惜。状元们和许多休宁先贤为实现目标在崎岖道路上艰辛努力的过程,我以为这是一份*有价值的宝贵遗产。这个过程,充满了拼搏奋斗的动人事迹,充满了徽骆驼的自强不息精神,蕴聚着徽文化的丰厚内涵。当年休宁戴震满腹经伦,在科举之路上屡败屡试,六试不第。状元只有一个,不能要求人人中状元进士,也不能苛责戴震们好名心盛,因为当时社会,科举是士子实现政*抱负的主要路径。而正是这种屡挫屡奋、百折不挠才铸就了徽州文化的种种辉煌。今天,社会进步,条件相对更好,努力弘扬先贤先哲们的奋斗精神,我们的现代化事业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作者简介:方利山,1947年生,歙县人。黄山学院徽州文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安徽省徽学会理事,戴震研究会秘书长。主要徽学著作有《戴学纵横》、《徽州学散论》等,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获奖12项。主要从事徽学之徽州历史人物研究。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