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新基金发行创新高

2011-11-28来源 : 互联网


  年末将至,187只新基金发行数量井喷的热闹场面,却难掩发行规模逐步萎缩、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缩水的尴尬。目前2011年的新基金发行总数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市场人士指出,没有业绩作为基础,一味的靠发行新基金来实现规模扩张实在是一场博傻游戏。但当全行业都沉溺其中时,谁也无法*自脱身,在自身存量资源有可能被*占的威胁下,不少公司硬着头皮也要发。

  “今年的基金算是白发了。”临近年末,一位渠道人士无奈的感叹,忙活了一整年的新基金发行,*后,公司规模却并没有增长。

  这是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的真实写照。新基金发行市场化改革,多条通道同时审批开闸之后,新基金发行数量急剧增加,但发行规模却逐步萎缩,基金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也处于缩水状态。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成立基金166只(A、B类合并计算、ETF及其联接基金按一只计算),加上正在发行还未成立的,总计187只。这一数据已经超过去年154只的总和,更远大于2009年121只的水平。

  节节走高的发行数量多少在意料之中。市场化改革之后,年初,各家基金公司就摩拳擦掌积极备战,曾有公司制定预计发行数量10只以上的计划。而市场人士则预言今年的发行总数将历史性的突破200只。

  翻阅数据,今年以来发行5只以上新基金的公司有17家(包括已经成立的和目前正在发行的),其中嘉实、易方达、建信、华安、汇添富、诺安等都达到6只(ETF及其联接基金按一只计算)。

  “今年真的很累,配合公司新基金发行,频繁出差。用流行的话说,我不是在卖基金,就是在卖基金的路上。”一位基金渠道人员感叹道。而新基金发行市场的紧张节奏与氛围甚至延伸到了后台部门,由于基金快速申报、快速获批、迅速发行的模式也催生了产品设计部门的繁忙,加班加点赶材料成为家常便饭。

  然而,今年一派*热气象的新基金发行只是一把“虚*”。事实证明,密集发行的同时,新基金成立的规模却越来越小,一批迷你袖珍型基金不断涌现,基金行业整体资产管理规模也在逐步缩水。

  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单只基金平均募集规模11.8亿元,这不仅低于去年的21.3亿元和2009年的31.89亿元,甚至还低于2008年大熊市创出的单只基金平均*发18.2亿元的*低销售业绩。

  让人警醒的是,在新基金发行如*如荼之时,基金行业的整体规模却停滞不前,甚至还在缩水。天相数据统计显示,纳入统计范围的62家基金公司旗下909只基金截至2011年6月30日的资产管理规模为23260.33亿元,与去年末24843.75亿元的规模相比,减少了1583.42亿元,缩水比例为6.37%。

  而基金这般“野蛮扩容”的背后,实质上是基金公司“跑马圈地”扩大规模的原始欲求。“如果我不发,而别家公司在发,那么我的客户份额就会被*占。在规模压力面前,我们咬紧牙关也要发。”一位基金公司副总如是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新基金发行的热潮中,仍有15家基金公司只发行了1只基金产品,主要是财通、富安达、方正富邦、浙商等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以及民生加银、诺德、金元比联、信达澳银等部分小型基金公司。此外,宝盈、融通、益民等基金公司截至目前一只未发。

  明显地,在这场发行大战中,小基金公司和新基金公司力不从心。一位市场人士对此评论道,“大公司财大气粗,烧*烧个一两年没问题,而小公司则在这个过程中疲态尽显,新公司则起步艰难。目前来看大小公司分化更加严重,资源进一步向大公司集中,小公司的生存愈发困难。
“新基金再这样没有节制的发行,银行渠道的资源就快要被榨干了!”一基金公司分管市场渠道的副总表示。

  对基金来说,银行一直是其销售主要渠道。但是,当新基金发行越来越密集,加上基金持续没有**效应,银行渠道的存量客户资源已经日益紧缺,新基金在银行发行要取得较好的效果则日显艰难。而*新的动向是,未待基金公司自我调整,银行已经在谋划压缩明年的基金销售数量。

  业内人士介绍,银行卖基金惯用的手法是“以旧养新”,即在银行发售新基金时,让已经*了*的客户赎回老基金而购买新基金,如此反复。但是当新基金不断亏损,银行这一招的效果就大打折扣,客户不愿意赎回还处于亏损状态的老基金,或者客户对基金**信任,于是,基金就越卖越少。

  如此看来,在新基金扎堆发行后,银行渠道销售不畅、新基金*募效率降低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从*新数据来看,截至11月23日,正在同步发行的基金就多达23只,而发行效果远远低于预期。11月以来成立的5只偏股型基金平均规模只有5.53亿元,规模*大的一只也仅募集到了8亿多元,而这种情况几乎可以视为全年新基金发行的一个缩影。

  “银行渠道不给力。”这是几位基金销售人员共同的表态,其中一位更指出,“事实上,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实在太多,银行也疲软了,到后来给你卖个七八千万的量就不错了,银行也知道基金公司自己会想方设法"自救"成立。”

  事实上,如果基金公司或产品“不够格”,还上不了一些大行的销售档期。“五六月份的时候去大行谈发行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业绩和品牌,银行甚至会劝退。”一中小基金公司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

  在银行渠道拥堵不堪的情况下,延期发行成为今年新基金发行市场的一大特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2只基金延期发行,而2008年大熊市时延长发行期的新基金也仅为14只。此外,一批迷你袖珍型基金也相继涌现,更有7只基金*发规模在3亿元以下,可以说是踩着红线成立。

  而就当基金销售焦头烂额之时,另一方面,处于强势地位的银行渠道的*新动向或进一步加剧基金销售的困境。有消息称,农行明年将控制主代销基金的数量,每个月只主代销2只,建行也将采取招标代销模式,其余工行、中行或也将效仿控制主代销基金的数量。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对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或是个十分糟糕的消息。”一位市场人士表示,“要想和大行达成合作,无非是靠两点,一是基金公司的品牌和实力,另一个就是能够给付较高的尾随佣金。对一些中小基金公司来说,既没有响亮的品牌,也负担不起较高的尾随,必然被排除在大行的主代销计划之外。”

  另一位评论人士的角度则更积极。其指出,目前这种跑马圈地的新基金发行模式本来就不正常,都在等待局面发生变化,没想到倒是银行先变了,这也许会逼迫基金公司更加急切的审视新基金发行的种种问题。

  事实上,在当前的基金销售中,工农中建四大行占据绝对优势。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成立的基金中有72%是托管在四大行。
“A股市场持续下跌,基金没有显示出**效应,是造成今年新基金*发规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家内资公司市场部人士如是表示,在其看来,基金行业“靠天吃饭”的特色在今年演绎得淋漓尽致。

  今年市场的“股债双杀”确实给了基金业绩一记重击。根据银河证券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股票方向基金近乎全军覆没,跌幅超过20%以上的基金达到86只(不包括指数型),其中跌幅*深者高达31.85%。

  其中,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亏损17.39%,普通股票型基金亏损17.49%;偏股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偏股型基金平均亏损17.23%,股票上限为80%的平均亏损14.48%;灵活配置型基金中,股票上限为95%的灵活配置型基金平均亏损15.32%,股票上限为80%的平均亏损14%。

  此外,债券型基金的也一片惨绿。银河证券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普通一级债基的平均跌幅为2.43%,普通二级债基的平均跌幅为3.28%。

  在如此惨淡业绩下,基金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大幅下降。“行情不好,很少有人主动咨询买基金。”一位银行客户经理表示,“如果市场再没有起色的话,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更别说普通投资者。”

  某基金分析人士则指出,“都说2011年基金的日子不好过,其实*苦的还是基民。在基金公司纷纷抱怨基金卖不动的时候,广大基民正承受着大面积的亏损。”

  值得注意的是,在基金净值大面积亏损的情况下,有着较好业绩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迅速崛起,基金份额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外来者分食”的考验。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1月24日,今年以来已经成立的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约一倍。而截至年中,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总规模已经上升至7万亿左右,接近去年的总和,大约是基金整体资产管理规模的3倍。此外,今年集合类信托的规模也爆发式增长,截至11月22日,今年成立的集合类信托规模已经达到5683.27亿元,较去年的3826.36亿元增加约48.5%。

  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印证了基金产品遭“外来者”挤压的生存状况,他向记者表示,今年市场行情不好,不太建议客户买基金,如果亏了*不好向客户交代,而是会向客户推荐银行理财产品,一是风险低,二是出于银行“揽存”需要。


  根据基金2011年半年报,公募基金目前存量持有人总户数为9160.75万户,比2010年中期减少了804.87万户,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减少的346.72万户,成为公募基金历史上规模*大的客户流失潮。

  有人算过这么一笔账:一只基金发行费用400万元左右,按管理费1.5%计算,这意味着基金*发规模必须达到3-4亿元,并且在成立后的一年里规模不减少,才能打平发行成本。而且,基金申购赎回费全给银行,1.5%的管理费的大部分也给银行(目前不同银行对不同基金的管理费尾随佣金比例不一,一般5成左右、也有6成、7成不等),按5成计算,一只基金能够给公司带来盈利的规模下限又得翻倍。

  如此计算,今年以来如*如荼的新基金发行,很大一部分做的却是赔本*吆喝的亏本生意。“一边是新基金发行规模很小,另一边是较高的发行费用和给银行的高额尾随,导致新发基金的增量在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内不能给公司带来利润,并且这还是建立在客户能保有一年的假设前提之下的,导致新基金发行陷入囚徒困境之中。”上海某基金公司高管表示。


  事实上,不计成本的发行新基金还跟董事会对经营管理层的考核机制有关。“因为董事会对于基金公司的规模考核有要求,并与绩效奖励挂钩。而因为激励机制的原因,银行会有更多的动力卖新基金而不是做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因此,基金公司为了做规模只有通过新产品来做。”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王群航一针见血地指出。

  对于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今年的发行大战已经让其不堪重负。“大公司利用自身优势拼命加快发行节奏,小公司出于竞争压力不得不疲于应付,弱市发行敌不过大公司,而自身投研能力又有限,长此以往*终会被拖垮。”沪上一小规模基金公司市场部人士感慨道。

  不过,仍庆幸看到有一些公司并没有追随新基金发行的大潮,而是更专注于静心沉淀下来练好“内功”。如2011年以黑马姿态杀出的东方基金,旗下基金业绩排名优秀,而今年其仅发行2只新基金。“一味的发行新基金冲规模并非出路,新基金发行数量频频创新高,但行业整体规模不增反降,正印证了基金公司还是要踏踏实实做业绩,规模是做出来的,不是发出来的。”东方基金总经理单宇这样阐释其理念。

 
小编结语:
  但愿,未来新基金的发行情况和行业发展如预计的一样以后新基金发行的商业利益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趋势。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