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站稻”来史

2011-12-13来源 : 互联网


      “小站稻”想必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什么了。有次小编我问了几个老人,问他们知不知道“小站稻”都说只晓得有“小红稻”、“小冬稻”,没听说过什么“小站稻”。其实这几种稻的米都很好喫,但“小站稻”的米没前两样好喫,也是早稻,但产量高,一亩当时能收四五百斤。


“小站稻”是怎么来的,我老早不懂,以为“站”是指稻苗不易倒伏,直到研究李鸿章,看淮军资料,才晓得“小站稻”是一百多年前我们肥西周盛波、周胜传兄弟“盛字营”,在天津小站种出来的一个稻的品种。
李鸿章做直隶总督,“盛字营”随李鸿章驻守天津。为修筑塘沽新城,他们在来往途中“量地设站,四十里一大站,十里一小站”。周盛传专任京沽屯田事务,见津沽各站间为盐卤之地,荒芜无人,其间“潮日两至”,可改水田,便指挥开垦津南“潦水套”,也即“小站”。


据《淮军人物列传·周盛传》及孙家鼐《周盛传神道碑》等史料记载,周盛传在同*十三年春,又领将士疏通葛沽下引河,东通于城河,并修水闸两座,一引淡水,一去碱水,得稻田万亩,秋后略有所获。于是,从光绪元年到光绪六年,再开挖南运、减河,自靳官屯直抵大沽海口。修筑两岸支河两条,横河六条,建桥闸五十余座,备蓄水排涝,使沟渠河渠密布成网,淡水碱水不相掺混。六七年间共辟稻田六万多亩。

六万多亩稻田需要多少人去兴种啊?“盛字营”淮军在津沽一带负有海防之责,屯田兴种定然要引进家乡的不少农民。由此可以想象,一百多年前,在津沽种植“小站稻”区域流行的语言是什么语言。虽然李鸿章《周胜波事迹折》讲到周胜波在光绪十年秋,因“法越事亟,奉旨饬就淮北选募十营来津备防”,但整个来说,“盛字营”淮军大多都是合肥周边人,其语言当是以合肥方言为主体的。


“盛字营”淮军不少人都还有后人,至今仍然居留在天津。其中甚至包括“盛字营”*领周胜波、周盛传的家人。


小编结语:天津周氏的人前来认祖,不仅增加了合肥和天津的联系,同时对量贩的文化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