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书屋”书行者的栖息地

2012-02-03来源 : 互联网

 传统的新华书店、教科书店以及各类特色的小人书摊,在我的脑海中,犹如一座小型的时光博物馆,承载着岁月的荏苒。每每身置其中,恍惚中领略史前的文明,体悟时代更迭的悲喜,这些情绪的交替与感悟,在回味中随着时间一点点褪去。年少芳华,青涩慒懂都留在了书里。

                     

    在蚌埠市花鸟市场的一个老巷子入口,间或飘出的吆喝买卖声以及几处**的红砖壁上悬挂的老式招牌,总在提醒你时光的流逝,用怀旧的口吻幽怨地述说着过去的繁华。朋友指着不远处竖着的一个广告箱对我说:或许这里有你喜欢的

    书屋的主人是在一侧埋头专注地整理书籍的中年男子,戴着副眼镜、穿着藏蓝色的马甲,这身装扮神似**时期的老先生。

    橘黄色的台灯、带着眼镜的店主、老式的藤椅、交流书籍信息的三五人群以及冒然闯入这书屋的我,真切地感知到在这样一个噪杂的旧市场,那种守着一份坚持、一份雅致、一份随意和一份遗世四季的轻盈,使人想到穿越远古时代的世外桃源的境界,带着避世的超脱与悠远。

    到底是文人心思,喜欢这闹市里的一处幽静,也喜欢无端的忧愁。

    在交谈中得知行者书屋的主人名叫宋晓光,山东威海人,自称前半生与书结缘:读书、买书、藏书、售书、教书,退休后的愿望:写书。没有读过大学的他,通过长期的阅读学习,能受聘于安徽财经大学客座教授,也是蚌埠市一中、二中、三中的读书顾问。

    用当时在书屋一个老主顾的评价:"行者书屋"是许多初来蚌埠生活文化人的一个精神栖息地。

    说不清是书屋通过这种人文的安全有效距离的交流对读者产生的引导,还是读者与经营者之间这种默契的交流产生的结果,总会使人心底慢慢流淌享受清寂的朦胧意识,挥散不去,排遣不开。

    说到目前行者书屋的经营状况,处于悠闲状态中的宋晓光言语间还是透露了实体书店不容乐观的生存现状。哪怕你心里再惋惜,都不能不感慨,图书业看上去是那么高贵的事情,却也时常是要面对经营,人气之类的现实问题

    而乐观的宋晓光却用两个小故事让我担忧的情绪多少得到了缓解。

    不管是老主顾还是新面孔,宋晓光都会很耐心地帮助查找书单,常能出其不意地**一些符合顾客心思的好书。

    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原本想买一本绘画评论的书籍,而在他的**下,陈丹青、吴冠中**的艺术论述书籍都收入我的囊中,特别是一套老版《丰子恺文集》我尤为喜欢,使正在熟悉绘画历史的我得到了极大的滋养。

  
    十年后,我们将再难寻到这样一个能让人放松而去选择阅读的栖息地。

小编结语:华灯初上,交谈还在继续,吸引我的是那一个个与他书屋有关五彩斑斓的故事。在匆忙的人流中,总会有那么几个人,愿意停下脚步,没有小资般的惬意,没有咖啡的浓香,取而代之的是坐在橘色灯光下书屋里的藤椅上,看自己喜爱的书,听别人讲述着不同的故事。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