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中国船业转型无捷径可走

2012-02-28来源 : 互联网

从数量上看,中国造船业在跨越式发展。2011年,在**造船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中国在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和建造量这三大指标上,超越韩国成为****。2011年下半年,已有一些造船企业倒闭,数据不错是因为恰逢上一轮订单交货期。

  更糟的是,造船行业亏本*吆喝。浙江台州枫叶造船厂的负责人表示,“现在造一艘船,基本不**,甚至亏本,大家都在接单养工人,熬着。”以在造的3万吨散货轮为例,2008年上半年一艘可以卖到3亿多元,2009年降到2.4亿元,去年底报价1.7亿元,现在可能只值1.6亿元。3年多时间,船舶销售价降了一半多,但钢材、人工的成本却一直在涨。由于船舶供需失衡,新船价格还将可能继续下滑。

  韩国造船业也面临延期交货要求等困境,但总体而言日子还能过得下去。接单数量上升,去年1月至9月,在**船舶订单量较去年同期减少22.3%的情况下,韩国企业的接单总量反而同比增加17.2%,达到1207万修正总吨,占**订单总量的51.2%


去年开始**造船行业急剧分野,高的越高,低的越低有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吃盛宴,没有技术能力的连残羹都无。2011年**新船订单数量同比下降50%左右,但订单总金额仍达到900亿美元,同比仅下跌10%,高附加值船舶的订单量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

  技术优势成为支撑韩国造船业度过寒冬的法宝。2011年在经济紧缩的逼迫之下,**造船业需求结构发生突变,此前是春风之下的共同发展,有技术的卖技术,没技术的卖力气,现在则变成不得不订货的高附加值船舶*占**。**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具有竞争优势、技术含量不高、用工集中的散货船、油船等需求量和价格急速下跌,而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LNG)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型,在整个市场需求结构中所占比重显著提升。韩国造船业凭借技术、产品结构优势和**金融支持等手段,承接了超大型集装箱船、LNG船和大型海洋工程装备的大部分订单。

  面向未来,除了技术壁垒之外,中国船舶(600150,股吧)企业还得增加环保意识,耗油量低的低碳模式将是未来船东的必然要求。

  韩国造船行业是其他行业的缩影,在本轮金融危机中,韩国经济堪称**,在**经济萧条之时,韩国、土耳其等国却异军突起,尤其是韩国在高技术领域对日本的替代作用令人刮目相看。

  韩国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化。其次是大资金集团军的作战模式。今后很有可能收购韩国海力士半导体公司。通过低谷期的收购获得所需的资源,既可整合产业链也能进行多元化运作。

  重中之重依然是技术优势。这个时代缺的不是资金,是技术,是企业家精神,而韩国试图将两者结合到一起,同时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

  

小编结语:造船业想要得到发展,我们在学习韩国方针的同时应该做好自身技术的加强,这样我们中国造船业才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