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中科大学子讲述南极“探险”之旅

2012-04-13来源 : 互联网

几个星期前还身处于酷寒和冰雪美丽的南极,如今就回到了温暖的合肥。今天上午,三名刚刚结束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任务的中科大学子,讲述他们此次南极“探险”之旅。

    此次三名科大学子带回来240多公斤南极沉积物样品、100多张大气采样膜、600多瓶气体样品和102件土壤样品。在随后一年的时间内,他们将对这些样品进行分析,为**变暖、南极大气受污染等情况提供科研数据。


    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博士后黄涛,这是他第二次踏上南极。与前一次不同,这次他去的是美国南极科考站,科考主要任务是考察企鹅的生态环境变化,研究**变暖对南极生物的影响,这次他带回来240公斤重的南极沉积物样品。

    “我们在一片现在没有企鹅生存的区域,发现了企鹅生活过的痕迹。”黄涛说,他到达南极的麦克默多站,与美国科学家一起负责地质考察。由于企鹅是在陆地上繁殖,它的生存需要在一个开阔的地面,我们通过采集土壤中的沉积物,如粪便等,发现这曾有企鹅生活过的痕迹。“这可能是受到**变暖的影响,这片区域发生变化,**适合企鹅的生存,使得它们被迫‘搬迁’。”黄涛说。

    黄涛的南极之行正值中国传统春节期间。“我是美国站里**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华人,外国人对这个节日没有特殊的感情,所以除夕那天,我也是如往常一样,在日常工作中度过。”黄涛说。

 

带回样品研究污染

    在三名去南极科考的科大学子中,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博一学生胡启后是全程跟随“雪龙号”。2011年10月29日从上海出发,4月8日回到上海,总共历时160多天。

    胡启后说,这次去南极主要是为了考察大气化学,监测南极空气中大气汞的浓度,以及生物气溶胶的种类和浓度,以搞清楚南极大气目前的受污染程度。

    “我采集一种名为气溶胶的大气悬浮物,通过对这种悬浮物的研究,监测大气受污染的情况。”胡启后说,这次考察刚好也符合他的博士论文题目。采集气溶胶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载体——石英纤维膜和醋酸纤维膜。

    “我总共带回来100多张纤维膜,在随后一年中,我们将对这些样品进行化学分析,得出南极大气受污染数据。”胡启后说。

    与胡启后一样,中科大地空学院极地环境研究室博二马大卫这次也是**次登上南极。12月9日从北京出发,乘坐飞机到南极的长城站,负责近地面大气考察,历时近3个月。此次他带回来600多瓶气体样品和102件土壤样品,通过研究分析后的数据,与之前数据相比,为**变暖提供一些数据。

    “接下来,我们将对气体样品与土壤样品进行分析,得出一些**变暖情况的真实数据。”马大卫说,在前期的科考中,科研人员发现近50年来平均温度升高5-6度。

    吐啊吐啊就习惯了

    “在船上的生活很单一,每天的工作都是重复的,主要工作是采样。”胡启后说,在船上的日常生活对科考队员们是*大的考验之一。

    胡启后说,在过去160多天内,吃得*多的是肉,*难吃到的是蔬菜。一开始还能吃到一些绿色蔬菜,后来只有土豆、洋葱等比较容易保存的蔬菜。肉类虽然比较多,但都经过了四五个月的冷冻,失去了本来的味道。“雪龙号在航行中,总共补给了3次物资,在补给的食物中,大家*喜欢的就是绿色的蔬菜。”

    除了吃外,对于来自四川的胡启后来说,还有一个大的挑战。“吐,总是吐。刚开始我一直处于晕船中。”胡启后说,刚上船时那段日子颇显痛苦,好在经过一段时间后,他逐渐适应了这“颠簸的生活”。与他相比,有一些科考队员的晕船反应更大。“他们走到哪都带着一个塑料袋,防止随时会吐。”胡启后笑着说。

文章为转载,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招商加盟网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