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电影产业要发展,文学是母体

2012-10-29来源 : 互联网

“‘媚俗’还是‘崇高’,是每位导演一生的难题。”

“电影票房再好,还是有人批;**获奖再多,还是没人看;观众需求再大,也得求平衡。”对于始终在艺术与商业间徘徊的中国电影,张艺谋道出自己的导演观,“‘媚俗’还是‘崇高’,是每位导演一生的难题。”

从《老井》到《有话好好说》,从《红高粱》到《满城尽带**甲》,张艺谋的作品跨度之大,反衬出电影主题的时代烙印和时代之变。

与之相伴的,还有**对“***‘天价宣传片’”“与张伟平分道扬镳”“因莫言获奖而旧事重提”“孟买电影节获‘**成就奖’”的“狂轰滥炸”。

张艺谋的新闻,从来都是媒体的素材,要么是溢美之词,要么是骂声一片,让这位“中国*个**A级电影节影帝”“中国*摘**A级电影节*佳故事片大奖”的第五代导演**人物,始终饱受争议。

从张艺谋的“电影作业”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个人的从艺轨迹,更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脉络与流变。

“有人说我拍商业电影是堕落。”张艺谋摇着头解释“从伤痕文学、寻根文学、苦大仇深的思考氛围中跳出来后,我本能地觉得应该做些不一样的东西,带有强烈的娱乐元素,这样的电影才好看。”

的确,拍电影,不是写论文,观赏性在任何时候不能放弃。“电影是一种夹带文化,观众观影,在愉悦的同时,会自然而然感受到影片传递的价值。”张艺谋说,网络上,要找潘石屹,先得点击房地产板块,要找张艺谋,只能搜索娱乐频道。“社会就这么定位,你只能在娱乐产品中,装进一点内涵,一句话,商业电影就是寓教于乐。”

艺术与商业的博弈从未停止,其背后往往附带着“媚俗”与“崇高”的争论。“在‘媚俗’与‘崇高’之间,我们往往顾此失彼,无法**平衡。”张艺谋坦陈,“有人说商业电影低俗,有人说艺术电影晦涩,无论拍哪种,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才是导演追求的**目标。否则,你就得做好挨骂的准备。”

“票房为王”,是当下中国电影比较严重的问题。“一切以票房论**,其实是非常庸俗的标准,丢掉了中国电影传统的文化精髓。”

张艺谋认为,中国仍处在电影产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即为获得资本积累过分追求高票房而忽视思想性。“当然,目前主流院线的观众群集中在20岁到30岁间,围绕他们进行的创作、导演,难免出现浅薄的倾向。”

张艺谋总被问及“一部影片的**票房到底是多少”“可能中国有两万块银幕时,单片票房达到3亿美元(将近20亿元人民币),也许才是纪录。”他说,现在的票房纪录都是过路的,“没必要吹嘘你6亿我8亿,也许一年之内就被超越,总迷恋数字有啥意义?”

“电影和其它商品*大的不同是先买再看。倘若让观众先看再买,它的票房将会如何呢?”张艺谋这样自省,“影片好坏与否,不能唯票房论。别忘了,和《三枪》票房一起‘飘红’的还有影迷尖锐的质疑。”

张艺谋的醒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国产电影“火了票房、鼓了腰包、乐了媒体、坏了口碑、哭了观众、冷了人心”的情况依然存在,那些“叫座不叫好”的烂片给出一个答案:营销模式的成功并非电影的成功,电影产业需要高票房,但不需要高泡沫。

“全世界在册的**电影节有400多个,无论是美国‘奥斯卡’、法国‘戛纳’还是中国‘金鸡百花’,一帮电影人把自己做的‘菜’都带来相互‘尝尝’,就这么简单。”

更多资讯请关注3158**安徽资讯频道。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