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社会需求脱节的创业不是好的创业

2014-05-14来源 : 互联网

很多高校把创业同社会需求脱节,把创业课堂化、教育化,这是不对的,并且很可笑。


创业教育不能与社会需求脱节


新闻回放:近日,武汉大学创业代表队在美国加州柏克利举行的英特尔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总决赛中夺得第一名,获5万美元创业奖金。然而,参赛的中国学生纷纷表示他们在创业过程中均遇到过困难,尽管学校也开设有创业指导课程,但对解决实际问题作用有限,他们渴望在学校接受相对实用的创业教育。


创业大学生遇商业化难题


给老照片上色,把婚纱照转成卡通版,完成图片的再创作。近日,武汉大学创业代表队凭借这项创意击败全球其他27支名校代表队,在英特尔全球技术创业挑战赛中勇夺冠军,获得5万美元奖金。


作为该创业团队的创始成员之一,武汉大学2011级市场营销专业硕士生李璟告诉记者,刚开始创业时,团队得到了学校和当地相关部门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我们遇到的最大困难是商业化”。


原来,他们刚开始打算做网站时,不知道如何才能盈利。后来通过帮婚纱摄影店做后期处理,开拓印刷市场,直至个性化图片处理,团队才算成功实现了商业化运作。截至目前,他们创立的“改图网”总计处理图片400亿张,拥有118万名会员,成为国内较大的在线图像处理网站。


与武汉大学代表队相类似,参加此次比赛的四川大学代表队目前遇到的最大难题也是如何实现商业化。他们使用基因工程蛋白质技术,已经成功开发出一种可以大规模生产的酶,利用这种酶可以生产戒酒药。然而,由于在建厂、融资等方面遇到困难,直到目前他们也没有开建自己的工厂,甚至考虑过转让这项技术。


创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引导


“很多学校请一些知名企业家给学生作讲座,这些企业家不自觉地渲染一夜暴富的神话。事实上,创业这条路并非那么简单。”李璟告诉记者,缺乏适当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已成为大学生创业的瓶颈。


在上海交通大学创业学院副院长桑大伟看来,国内创业教育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把创业与就业混为一谈,凡谈创业,必谈就业,“过去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坑不够了,要学生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这是非常低端的创业,创业教育不应该这么做”。


桑大伟介绍说,创业教育在国内有几种模式,有挂在管理学院的,有挂在就业中心的,有挂在团委的,还有一些是挂在大学科技园的。但它们都存在共同问题,即结构很松散,教学内容形式化,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脱节。


事实上,创业教育要锻炼学生在社会上的自力更生能力。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各地高校的创业教育,就可以看出它们与实际的距离。无论是创业课程也好,还是社会企业的参观学习也好,抑或是创业成功的学长们的经验之谈也好,作为课程的创业教育如果不与实践结合起来,它所能取得的效果一定是非常有限的。


创业教育还须与企业对接


康盛创想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戴志康认为,大学生创业不能盲目,对相关政策和行业规定的了解、对市场的判断能力,这些素质都不是仅靠上几堂课就能学来的。他认为增加学生创业实践的体验性,是深化创业教育的突破口。


一个好的创业项目必定要认真考虑社会需求,没有社会需求的项目谈何盈利,不盈利的项目谈何成功,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看待创业和社会需求的关系,从正确有效的创业。


精品项目推荐:万家弘业剪纸 手工致富新选择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