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农民朋友都选择养殖项目作为自己的创业敲门砖。走进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湛家窝铺村,提起80后“养牛大王”孙迪,父老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
2006年,从黑龙江农垦学院毕业后,孙迪在哈尔滨市一所小学任教。在一次回乡探亲中,她发现村里的奶牛养殖还处在散养状态,养殖成本高,奶价低廉,村民增收致富困难,自己的家乡在当地已成了落后村。
孙迪经过调查后认为,湛家窝铺村的奶牛养殖基础好,前景广阔,如果搞规模化养殖,不仅可以带动家乡父老共同致富,还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于是,孙迪毅然放弃在城市发展的机会,投身于家乡建设之中。
2010年,孙迪将心中的蓝图付诸实施。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建设了3000多平方米的养殖小区,购买了36头奶牛,开始了创业之路。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孙迪感慨良多:“创业之路总会有坎坷,资金是最大难题。2011年8月,购买奶站设备的资金特别紧张,政府得知情况后,积极协调,帮助我以10万元的低价买到了一套二手设备。我的事业走到今天,离不开各方的无私援助。”
为扩大养殖规模,2011年,孙迪积极与伊利乳业就收购鲜奶进行协商,达成了每公斤2.7元的保底收购价格协议,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激励机制。这给孙迪和她的养殖户们吃了一颗“定心丸”。随后,她又投资建设挤奶站,引进高产奶牛,学习和使用先进的养殖技术,为当地的奶牛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如今,孙迪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同时还让湛家窝铺村10多户村民尝到了养殖奶牛的“甜头”。现在,孙迪的养殖小区有300多头奶牛,挤奶站日收奶量达2500多公斤,为村民增收60多万元。
孙迪认准奶牛养殖这条路,成了当地致富带头人,被评为“全区百佳文明农牧民”。在谈及今后的发展时,孙迪说:“我生活在农村,能体会到百姓的辛酸。只希望把自己的事业干好,让更多的乡亲们加入其中,大家携手奔前程,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