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作为一个省的行政中心即**驻地,是全省的**、经济、文化中心。而安徽自1667年正式建省以来,省会城市因战乱等原因几易其地。
清朝年间,安徽与江苏本同为江南行省,后一分为二,原行省*府南京归江苏,安徽另择府都安庆。
安庆,之所以在清时成为皖省的*府,不仅因此地人文荟萃、历史悠久,更有一个**重要的地理优势——濒临长江。从上游重庆顺江而下,沿途经武汉、安庆、南京直至上海,这条**水道自古以来,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沿江各省与之相连的交通要道。
从1760年至1938年,这178年间,安庆作为省会是大多数学者比较认可的。当它以舒缓的步履迈入20世纪后,成为全省*先接受近代文明的城市。**座发电厂、**座自来水厂、**家电报局、**部电话、**条官办公路、**个现代图书馆、**所大学、**张报纸……都作为省会配套设施于此地诞生。
自辛亥革命后,这座古老而富庶的*府,打破了百年宁静,风云际会间,至1938年日军攻陷安庆,国民党流亡省府迁至六安,它才告别了历史赋予的荣耀。事实上,自民国初期起,安徽省会就曾在同样具有交通枢纽地位的珠城蚌埠,作短暂而反复的停留,甚至它的匆匆脚步还曾到过金寨、六安、叶集、芜湖、屯溪……动荡不安,民生涂炭。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中央**批准撤销皖北、皖南行署,重新成立安徽省,定省会于合肥,安徽的行政建制自此确定。安徽省会,在合肥这座古城翻开新篇,续写历史巨变。
安徽省会的变迁,恰恰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时局的变化。(图为收藏爱好者宁伟提供的民国时“省**”蚌埠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