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的临时省会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假如不是日军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小小的立煌县(今金寨县)不可能一下子涌入十万人口,将偏远的山区一下子变成了战时临时安徽省会。其实,抗战时期成为临时省会的并非仅仅一个立煌县,光在今天的六安市范围内,就有四个地方当过“省会”,“你方唱罢我登场”。

六安有四个地方做过临时省会

抗战时期的安徽省临时省会,其实一开始并不在立煌县,而是大别山门户六安。

1938年6月12日,当时的安徽省会安庆沦陷。在此之前,国民**安徽省**匆忙将省会迁往六安,时间是1月13日至6月27日。而早在1938年1月11日归德军事会议期间,***就委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兼任安徽省**主席。2月13日,李宗仁在六安宣誓就职,开始了桂系对安徽的统*。

李宗仁就职伊始,在六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中,表示他这次到安徽来,目的在发动安徽省人民的力量来保卫安徽,保卫中华民族,以达到抗战*后胜利的目的。并宣布自即日起禁绝“虐待应征兵丁,擅加捆缚殴打”、“妄征民间财物,不给赔偿”、“擅拉夫役,不给之*”、“藉征兵征夫为名,敛*肥己”等事,坚信中国“必然取得**的*后胜利”。

他在六安期间又发表《致全省各机关勖以三文电》,要求**、机关工作人员做到“不苟免”、“不苟得”、“不苟安”。1938年6月27日,临时省会又迁到立煌县城金家寨。武汉会战后,李宗仁率五战区长官部进驻鄂西老河口,所遗安徽省主席一职由廖磊继任;1939年10月廖磊病故。1940年1月,李品仙到安徽接任省**主席,并兼任***安徽省党部主任委员,同时,李品仙还担任桂军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

这期间,安徽省临时省会又有几次搬迁,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县,安徽省**匆匆忙忙于3日迁至叶集,5日又迁至霍邱李家圩,呆到了19日才重新搬回立煌县。

“立煌三镇”曾经名噪一时

聊起1938年至1945年那段岁月,大别山密林深处的立煌县,敞开它那并不博大的胸怀,收容了一批政*、经济、文化**,以及数万室毁家破的战争难民。一时间,偏僻山野人头攒动、车喧马叫。夜晚来临,村村寨寨沟沟峁峁,繁灯如星篝*熊熊。千百年来足不出户的立煌山民们,虽被战争的气息裹挟,同时也因一夜之间成为省城人而心神眩晕。

省府来了,道路通了,电报有了,洋衣洋油洋风景也就有的看了。那些曾以“柴禾街”、“麦草街”隐于市井的小街小巷,一夜之间就成了中正路、德邻路,新鲜、洋气、文明。夜晚来临,电灯、油灯、烛光、松明各自燃放光明,将茶坊酒肆照得一片明灿,宛若人间仙境。

当时立煌县有三个重镇,即金家寨镇、麻埠镇和流波镇,为适应省府西迁,三镇要立即实行扩容,并在功能上快速完善。金家寨原为长约一华里的一字长蛇街,为增强容纳能力,小街在两头拉伸的同时,不得不呈放射状进行拓展。麻埠、流波也不例外。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三镇”公共设施建设日新月异。

1938年12月,金家寨通往外地的第一条公路开通,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公路之上车流滚滚,人喊马嘶。货物堆成小山般的军车、披红戴绿的高头大马、头套钢盔身背长枪的桂系国军大兵,沿着公路义无反顾地向深山中涌去。至1945年七年的时间,由金家寨通往各乡和邻县的道路达21条。东进安徽、南入湖北、北向河南的公路全部打开。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