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科举考试,殿试**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但在北宋以前,实情并非如此,那时的前三名非但没什么特殊荣耀,有时甚至要倒大霉的。
唐代的状元,指的是全体新进士,因此凡考中进士的人,都可以称作状元。唐朝**诗人郑谷登进士第后,写了一*《宿平康里》诗,就说“好是五更残酒醒,耳边闻唤状元声”,而这个郑谷中的却是第八名,连一甲都没进,但他照样被人称作状元。到了五代十国,如果考上**名当上状元,那是要倒大霉的。据《十国春秋》记载,南汉的状元“必先受宫刑”,才能任命官职,所以罗履先的《南汉宫词》才有“莫怪宫人夸对食,尚衣多半状元郎”的诗句,可见当时的状元根本不像后代或戏曲里描绘的那么荣耀。
至于榜眼,开始时确实是按名次评定,但不是第二名,而是第三名。北宋有个叫陈若拙的人,一目失明,考了个第三名,众举子去看榜,有人出于忌妒,就说:“陈若拙瞎了一只眼,居然榜上有名,堪称榜眼啊!”史书上也说他“貌陋,称为榜眼”,可见“榜眼”原系贬词,并不像其后那样令人敬羡。
*初的探花,也不是第三名,而是指新进士里的*年少的人。《天中记》里说:“唐进士杏园初会,使少俊二人探花游园,若他人先折名花,则二人被罚。”蔡宽夫《诗话》里也说:“故事,进士朝集,择年少者为探花使。”因此*初的探花,是指新科进士中的年龄*小的人,其职守仅仅是新进士朝集游园时的导游而已。同时,早期的进士,帽上都要插花一枝,史载北宋名臣寇准中进士时才19岁,是那一科*年轻的,于是宋太宗就说:“寇准年少,正插花饮酒时。”开始寇准还不愿插花,后知是君命,才插上一枝花,并走在*前面,带领所有新进士游园赏花。新进士人人插花,并以年少者为贵,说明北宋时探花比状元还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