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李广涛(99岁)
合肥市*任市委副书记、第三任市委书记,1914年出生在安徽合肥,曾入**爱国人士张*中将军创办的黄麓师范学校学习,并在淞沪保卫战中担任张*中将军的卫士。1936年,他在上海参加星海合唱团,进行**群众运动。
1937年初,李广涛来到延安参加革命,改名李霁明。
冬日的阳光里,李老给我们讲述了他追随刘少奇同志在长江局工作的情景,描绘了转战苏皖的艰辛,当然更多的还是他在担任合肥市委书记期间的记忆。
接管合肥途中,在定远出了车祸
李老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后来参加了革命,十几年后回到了家乡,那时合肥刚解放。
李老回忆说,起初上级是要他回安徽担任淮南市委书记的,当时他带着200多名干部来到了江淮区党委所在地宿县,遇见了黄岩同志,被他要求上级改派到合肥,担任合肥市军管会***,兼合肥市城防司令部政委。
回合肥途中必须经过蚌埠,但那时蚌埠还是***的防区,于是他和黄岩等人绕道定远,并在那里坐上了租来的卡车,昼夜兼程,接管合肥。
那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程,车子在定远境内的一座年久失修的桥上侧翻入河,车中33人全部落入河中。除了黄岩同志裹了件大衣并有警卫员护住未受伤之外,其他都或轻或重负了伤。李老说,翻车前有一个细节他至今还记忆犹新:车在土公路上颠簸,一位同志小心翼翼护着一盏煤油灯。李老笑他真土,合肥当时是***的省会,还能没有电灯?那位同志想想也对,随手把煤油灯扔了。结果李老一行人在日暮时分赶到合肥时,居然就是没有电。
那次车祸虽然没有造成重大事故,但李老伤了两根肋骨,在定远耽搁了两天。
*初的市委市**,是一排平房
李老是在除夕之夜回到故乡的,起初是在段家祠堂办公,那里是中国人民***合肥军事管理委员会驻地。不久,**合肥市委员会成立,黄岩为书记,李老是副书记。不到一个月,黄岩同志调任安徽省委,张恺帆接替市委书记一职,但也就月余,仍然被调到了省委,李老升任市委书记。而合肥市人民**是在2月1日成立的,**任市长是郑抱真同志。
我问李老,合肥市**机关宿舍到底在寿春路156号,还是在宿州路167号?他说其实都对,*早是从宿州路那道门出入。寿春路修好以后,新大门面向更加宽阔的大道,原先的大门被当作了后门,平常总是紧闭着的。
金寨路与安庆路交口处的安徽省博物馆,过去一直都是庐州府衙和合肥县衙的驻地。当1949年1月21日合肥解放的时候,距离北平筹备建立新中国还有8个多月,安徽省**也尚未成立,合肥是皖北行政公署所在地。但2月1日就成立了合肥市**,起初地点在老的合肥县衙那里。不过只待了1年多的时间,就搬到了宿州路1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