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史上唯一的“七股探花”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在封建社会专制制度下,虽然也定有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但是因为是一家**,所以专制统*者可以随心所欲,不但可以不遵守,而且可以按照个人意志,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是“朕即国家”、“我即法律”,所谓法律制度都是用来对付老百姓的,而统*者始终都是高居于法律制度这上的。

例如明清两代科举取士,法律规定必考八股文,但是在清代,竟因为皇帝一时高兴,居然可以为了投皇帝所好而让作七股文的人及第并且跻身鼎甲之列,号称“七股探花”,当作“皇恩浩荡”大肆渲染。

据《履园丛话》记载,顺*十二年殿试,顺*皇帝亲自命题,为“诗可以兴”七句。有个叫秦轼的人,试卷以“诗教有七”破题,乃作成七股文,心想肯定名落孙山,于是垂头丧气地回家了。果然阅卷时,主监考一致认为违反定式,即视为废卷,弃之不取。岂知顺*皇帝在命题后也亲自试作一篇,也是以“诗教有七”破题,写到七股就写不下去了。不料这件事被典试官们从太监处探知,他们为迎合圣意,立即从已取卷里寻找符合七股格式的列为前三名,可是一篇也没有找到。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翻检落榜试卷,终于找到秦轼的考卷,就定为鼎甲之列。

阅卷结束后,考官们遵照惯例把**名试卷进呈御览,顺*皇帝读了秦文,认为与自己所作之文不谋而合,顿时大悦,即以朱笔浓圈,大加赞赏。

但是到了胪唱之日,一甲喊到第二名还没有秦轼,顺*皇帝马上色变,正要究问,结果第三名就是秦轼。原来内阁大臣们在议**甲名次时,认为秦文虽然经皇帝亲自朱批赞赏,但考虑到不能过分破例,以免破坏定制,于是决定用第三名来“两全其美”,秦轼因此无意中捡了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居然以七股文名列鼎甲。

顺*皇帝见秦轼终于跻身鼎甲,马上转怒为喜,高兴得轻轻拍打着御案说:“朕想此人一定置身鼎甲,果然不出所料。”但这位皇帝似乎还不以秦轼被取为第三名为满意,竟然当场特赐秦轼状元袍服一件。消息传出,时人以为异数,呼秦轼为“七股探花”或“七股鼎甲”,成为我国科举史上的一件奇闻,实质上则是封建专制制度个人专制统*的一个畸形儿。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