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钱的两个别称

2014-05-23来源 : 互联网

“孔方兄”和“孔方父”,都是中国旧时对*的别称。说起这两个*的别称,都颇有趣味性和讽刺性,足见“拜金主义”是自古有之的。

呼*为“孔方兄”,始于晋代鲁褒的《*神论》:“亲爱如兄,字曰孔方。”古*的造型,外圆内方,方者为孔,所以鲁褒以“孔方”作*的表字。至于称它“兄”,是因为*对于人的用处很大,而人对于*,情感极深,犹如至亲至爱的兄长,充满着敬意。又因为“兄”的口语词为“哥哥”,而“*”的繁体字为“銭”,一拆为三,则为“金戈戈”,但口说出来时,恰是“金哥哥”,与“兄”不谋而合,堪称雅俗共赏的产物了。

“孔方兄”升级为“孔方父”,是明、清两代的事。明代诗人袁宏道有《读“*神论”》诗云:“闲来偶读*神论,始识人情今益古。古时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胜阿父!”袁氏所述,正是当时世俗的真实写照,*对于人来说,其作用已经胜过阿父了。而在清代的戏曲中,更是把“孔方兄”升级为“孔方父”描述得****:“矢口为文笑鲁褒,你可也太莽嚣!怎把个**行,儧妄认同胞?称他个孔方老师罢,不好!不好!••••••倒不如称他个家父亲,才算好!”把*比作老师,虽然十分尊重,但亲情不够,因此不宜称“孔方师”;只有父亲既最尊又最亲,天天都在身边,爱子女又是为父者的天性,所以称*为“孔方父”最恰当。而从人这方面来说,要爱*就应该像子女敬爱父亲那样崇拜它,视*为父,因此“孔方兄”只能升级为“孔方父”了。

从古代人们对*的这两个别称来看,“拜金主义”的思想早就存在,现在只不过是换个说法而已。

©2004 3158招商加盟网. All Rights Reserved.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