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化腾:迎接互联网新时代的晨光

2014-07-14来源 : 互联网

*近有幸读了两本克莱·舍基的书。**本是《未来是湿的》,相信大家都知道《认知盈余》是第二本。作者不愧为“互联网革命*伟大的思考者”,他对互联网给人类所带来的行为举止以及文化的变迁洞若观*。这两本着作一脉相承,它们所探讨的是这样几个问题:随着**用户接触互联网的门槛变得越来越低,互联网用户数量变得更加庞大,它们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形态?我们又该如何顺应这种变化?

互联网技术革命正逢“天时、地利、人和”

克莱·舍基应该是一个坚定的“分享主义”倡导者。如果说,《未来是湿的》告诉我们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分享的世界,人人都在享受分享所带来的“红利”,那么《认知盈余》便是在进一步阐述,我们得以分享的资源禀赋。

任何时候,人们都不缺乏分享的欲望,为什么克莱·舍基会把它作为一个**问题来研究?这得益于互联网所带来的技术革命,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

*先是天时。互联网的高速运算、处理能力,让每个从业者得以**、快速地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意味着,每个人可以享受更多工作之外的时间;

其次是地利。通讯成本的下降、带宽的增加,让用户接触互联网的成本变得更加低廉。网络**是少数**群体的**,它像水和电一样,成了生活的必需品;

*后是人和。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式增长,网民和现实生活中的人群,二者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

互联网模式将“核聚变”

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重新架构。

我曾经说过,不管已经出现了多少大公司,人类依然处于互联网时代的黎明时分,微微的晨光还照不亮太远的路。在这个行当里,不管一家公司的赢利状况有多么喜人,也随时面临被甩出发展潮流的风险。

发展潮流的漩涡正在席卷我们,网络正在发生演变。过去,我们可以把网络解读为一种**享用的新兴工具,它向用户提供的是接触传统**文化的一个更加便捷的通道,也就是说互联网是内容的传递者而不是生产者;现在则不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容的生产者,互联网作为一个社会形态的元素,正在为社会源源不断地输出新的内容、制造新的话题。

“认知盈余”是新时代网民赋予互联网从业者*大的红利之一。什么是“认知盈余”,克莱·舍基给出的定义很简单,就是受过教育,并拥有自由支配时间的人,他们有丰富的知识背景,同时有强烈的分享欲望。可以说,facebook、twitter以及维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认知盈余”的功劳。在中国,微博的兴起,同样有赖于它。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