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蜂疗门诊义务坚持24年期盼建立爱心蜂屋

2014-07-16来源 : 互联网

在阜阳路与沿河路交口的小树林里,有这样一位老人,每天为几十人免费蜂疗,风雨无阻,一坚持就是24年。如今,老人因为患上了脑梗塞,再难继续自己的坚持。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儿子义无反顾地接过了他的衣钵,继续着父亲的善举。

小树林里的免费蜂疗

今天上午8时许,记者来到阜阳路与沿河路交口,河边的小树林里聚集着近百名在此纳凉聊天的老人。人声*为鼎沸的是一株大树之下,一个中年男子戴着面纱,坐在蜂群之中,一刻不停地用水喷湿它们的翅膀,然后用镊子将它们捏住,轻轻地扎上身前不断掀起衣角的人身上。男子的身旁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不时出声指导着他。

从1990年开始,每年5月到10月,这样一个简陋的蜂疗门诊部每天早晨都会出现在这里,整整24年几乎没有**中断过。来自全市各地的患者慕名而来,甚至连一些医院的医生也慕名前来。由于**很好又免费,人们亲切地称呼老人为“蜂疗医生”。

蜂疗利用蜜蜂尾部蜇针运用针灸原理蜇刺人体穴位,兼有针、药、灸3种作用。

老人积劳成疾儿接棒

老人名叫余华平,是骆岗镇盛大村人。1979年开始养蜂,1990年起用蜜蜂为人免费*病直到现在。

社会上有很多专门的蜂疗机构,收费颇高,但是24年里,余华平却坚持分文不收,他的这一行为让很多人十分费解,身边甚至有人骂他傻。老人却笑笑说:“能靠着自己的力量,看着大家**天康复,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心里感到无比充实,比多少*来的都重要。”

对余华平师傅来说,病人的康复便是他*幸福的事情。然而,医者不能自医,不久前,因为常年劳累,余师傅被诊断患上了脑梗塞。病痛带来的后遗症无时无刻不折磨着这位老人。无奈之下,余华平不得不放下手中蜂疗的事务。

“父亲现在精神状态很差。但他根本放不下那些病人,每天总是念叨着。”看到父亲的焦虑,儿子余国俊左右思量,*终下定决心要子承父业。余国俊从1995年起就跟着父亲接触和学习蜂疗了,从今年5月7日起,余国俊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接力棒。

虽遭打砸却仍不放弃

24年的义务蜂疗并不是一路顺利,余华平也曾遇到过不少难题,甚至一度心灰意冷,准备“打道回府”。

2009年,余华平放在阜阳路桥街头的小蜂窝深夜遭莫名“黑手”打砸,数万只用来免费蜂疗的蜜蜂惨遭损失,余师傅每每提起仍心痛不已。在众多热心市民的苦苦挽留下,善良的余师傅放弃了“打道回府”的打算,重新整装,运来新的蜂箱,继续为市民免费蜂疗。

余国俊在免费为患者提供蜂疗之余,还一直做着养蜂产蜜的工作,他说由于花朵的减产,今年的收成很是惨淡。但即使如此,他也从没想过靠蜂疗敛财,“再困难也不能改变父亲的初衷,义务蜂疗会一直延续下去的。”余国俊说,这项事业在父亲手里已经坚持了24年,自己无论如何也要坚持下去。“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患者能够**,我们自然也就高兴,多大的困难都值得。”

呼吁:盼建爱心蜂屋

为了方便左邻右舍,余国俊父子不仅在阜阳路桥义务为市民进行蜂疗,更是在每周三和周六的下午打开自己家的大门,给需要*疗的人以帮助。

倪阿姨今年已经50多岁了,十几年来,一直是余家的常客,余华平用**的蜂疗技术让她减轻了痛苦。她试过吃药,看中医、西医,但没有一样能像蜂疗这样让她摆脱痛苦。她说特别感谢余氏父子,因为养蜂人的生活是很苦的,起早贪黑,而天天义务地为很多市民进行蜂疗更是一件十分不易的事情,像余氏父子这样的善良的人在现在已经很少了。他们尽心尽力为病患服务还不求任何回报,甚是难得,所以她很是感激。

倪阿姨还说,在不影响市容的前提下,要是可以有一个爱心蜂屋就好了,让辛苦奔波的余氏父子,能有一个固定的场所,这样可以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标签: 社会民生热点

渝ICP备2024022750号-1

Copyright©2004-2024 3158.C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市上台九悟酒销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3158招商加盟网友情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